跨越时空的对话:大山,带给瑞士人什么?

07.08.2014  17:35

巴塞尔街头雕塑

日内瓦一家商店的橱窗前,店员在仔细地擦玻璃

瑞士的大山中,布满了童话般的村庄和小镇

时间是瑞士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无论在哪,精准的钟表能时刻提醒人们

 

苏黎世火车站,工人正在检修站台设施

    “瑞士行”行程过半,我们的采访足迹在山与山、湖畔小镇间转换。

    车窗外,色彩斑斓、层次分明的瑞士乡间风景,真和贵州有几分形似。瑞士和贵州,同被大山裹挟着,同被绿色浸泡着,但瑞士却能飞速前进,成为世界上最富有、最受人尊敬的国家之一。瑞士人是怎么做到的?横穿瑞士的阿尔卑斯山脉,到底带给瑞士人什么?我们试着捋捋答案。

    •挑战

     挑战,事关生存。

    瑞士41285平方公里土地,山区占据了70%,800万人口使瑞士成为人口高密度国家。没有平原支撑,向大山求生的痛苦,不仅贵州人,瑞士人也有切肤之痛。

    山地限制农业发展,贫瘠的矿藏让工业举步维艰。瑞士人生下来就得学会和大山合作,他们不“战天斗地”,而是“创造性适应自然”。瑞士采访,我们几乎没有看见破坏自然的景象,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勤劳

    德语、法语、意大利语“三分天下”的瑞士,让我们的语言系统一直处于紊乱状态。

    不同语种的居民间,虽缺乏认可,但气质上却不乏相似之处,守时、严谨、礼貌,还有最重要的——勤劳。

    瑞士人的工作时间真心不少:每周42小时,要知道,欧盟里工作时间最长的英国才42.3小时,瑞士工作时间比所有邻国都高,比法国甚至多出7小时。

    可以说,“瑞士之路”是拼搏出来的。

     •倔强

    瑞士是内陆国,地中海湿润气候的影响,湿润多雨,冬季漫长阴沉。瑞士人没有拥抱海洋的胸襟,甚至不够开放,有些内敛、略显保守。

    漫长的寒冬,把他们紧锁在木屋中,有的是时间去琢磨怎么让时钟一秒不差;有足够精力让他们在生存与环保间找到最佳发展路径。

    瑞士人相信民主力量,大小事皆由民众投票表决。在日内瓦采访时,当地人刚就周日商店是否营业而进行投票。

    过份民主,会被与效率低下挂钩。但瑞士人不在乎时间,或者说不在乎用更多时间把前方看得更清楚。“修一座桥,花3、5年做前期调研论证很正常,但修好了就要管用100年。”瑞士联邦大苏黎世区经济促进署官员秦兰说。

    他们的倔强,带来的是顾及各方利益的成熟政策。

    山国无数,成功者寥寥,皆因物是人非。

    一切以人为本,一切因人而起。阿尔卑斯山带给瑞士人的行事原则,就是“慢慢的,做精益求精的事”,这才是瑞士精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