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蓄积跨越动力

11.11.2015  07:02

本报制图/卢浩

□本报记者 董世梅

我们正加紧施工,预计明年投产。”11月6日,成都金堂节能环保产业园建设工地,正在忙碌的成都易态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丽红说,“受益于工业企业转型升级、节能环保需求的扩大,我们的生产供不应求,订单已排到明年。

近年来,全省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增长方式不断转变。“易态科技们”的努力在汇集成全省转型升级动力的同时,他们也分享着全省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带来的红利。

淘旧扶新 产业发展更健康

全球两家实现金属间化合物材料产业化的公司,一家是波音公司,另一家就是易态科技。“我们的主要产品为高温气体过滤装备和腐蚀性液体过滤装备,在环保领域大有市场。”张丽红介绍,目前公司独立自主研发出具备国际水平的专利技术超过490项,今年申请专利就达200多项。

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十二五”期间,我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壮大七大优势产业、加快培育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企业研发投入不断提升。

2014年四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投入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196.01亿元;增速16.1%,居全国第三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研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0.52%,比去年提高0.05个百分点;增速10.6%,居全国第一。“扶新”的同时,“淘旧”也不手软。

宁可主动将经济增速降下来,也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十二五”期间,我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淘汰落后产能。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消息显示,“十二五”前4年累计淘汰炼铁产能165.7万吨、炼钢335.2万吨。2014年,四川钢铁、平板玻璃产能占全国3.3%、0.6%,但淘汰和关停量占全国的4.8%、6.4%。去年全省提前超额完成国家和省政府下达的“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陈新有介绍,通过主动化解过剩产能,产业结构得到改善,为新兴产业腾出发展空间。去年全省传统资源型产业和六大高耗能产业比重比2012年下降0.8个百分点。“十二五”前4年,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0.6%,超过“十二五”目标7.1个百分点、超过全国降幅9.8个百分点。2015年,预计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将再下降9%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