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沃斯论坛上为什么要谈"钓鱼岛"?

13.09.2014  00:19

经济总是和政治联系在一起的。能否只谈经济而不谈政治呢?似乎做不太到。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正是见证这种关系最有趣的场所之一。当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主任李稻葵发表了对“安倍经济学”以及日本现行外交政策的见解后,一场有关中日关系问题的唇枪舌剑不可避免的在他与日本内阁府副大臣西村康稔之间展开。

主持人曾多次提醒嘉宾注意讨论的主题,他显然不愿意把有关经济议题的辩论会变成一个讨论地缘政治的场所。不过,有关日本经济的话题除了“安倍经济学”的讨论外,很大一部分无法绕过中日关系。在回应李稻葵相关观点时,西村的态度很明确,他不同意“安倍经济学”没有兑现目标的说法,并强调不存在钓鱼岛争端,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没有,这是日本的政策。

尽管西村是主管经济政策的官员,并不掌管外交事务,但他在公开场合说话的官方身份完全可以代表日本政府。可见,直到今天,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仍然与中方所期望的相去甚远。

安倍政府在过去大半年的时间内连续派重量级人物访华,希望能促成其于11月在北京召开的APEC峰会上与中国领导人会晤。这种会晤的可能在目前看来并非完全不存在。不过,西村在达沃斯会场上传递出来的对华信息还是老调重弹,软中带硬,用这种态度来为中日关系“暖场”肯定是不合时宜的。

日本坚守“不存在钓鱼岛争端”的立场,目的其实就是为了突出和渲染中国对日本领土安全构成所谓的“威胁”, 并希望把这种威胁传导到美国及其盟国,以便加强日美安全同盟等“亚太安全保障机制”,具体落实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充实美国在亚太的军力,以应对中国的快速崛起。

不过日本的目的并没有完全达到,更多的国家通过钓鱼岛问题看到了争端事实上的存在,而日本所持有的固化立场与其目前在钓鱼岛问题上所处的形势完全脱节。据相关统计,2012年9月野田佳彦政府将钓鱼岛非法“国有化”后,来自中国海警局等部门的中国公务船驶入钓鱼岛12海里巡航的累计天数接近100天。日本媒体称,中国正不断地积累既成事实,而日本政府只能向中方继续进行 “严正抗议”。

日本无法单独管控钓鱼岛几乎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继续坚守“不存在钓鱼岛争端”的立场毫无意义,它必须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情况。安倍政府一方面想与中方缓和关系,另一方面却在关乎领土主权的重大问题上不与中方相向而行,仍然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鱼和熊掌兼得的好事能否落在日本头上呢?

日本7月的经济数据给“安倍经济学”泼了一盆凉水,但西村康稔似乎信心满满,反而表达了对中国经济的某种忧虑。不过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强硬态度与经济数据的反差则又照回了日本真正的现实。搞不好日中关系的日本经济能有起色么,连安倍也不能打这个保票。(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