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向具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进军·创新话题② 政府建的园为啥企业说了算

01.03.2015  04:26

原标题:加快向具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进军·创新话题② 政府建的园为啥企业说了算

本报记者 黄勇娣 本报通讯员 宋万军

在上海的金山工业区里,一座由当地政府部门投资的光电产业园正在规划建设之中,国内一些上下游企业闻讯,纷纷表示要来落户。但一番接洽后,大多数意向企业被“一票否决”了。

谢绝他们的,不是当地政府部门,而是一家叫“和辉”的光电企业,一个叫“朱博士”的人带领的团队。

一家企业凭啥决定一个园区建设

这家企业什么来头?政府出钱建的园子,谁可以进来入驻,为什么它可以说了算?

和辉当然比政府部门更有发言权,因为在新型显示产业领域,它是权威,是国内唯一可与国际巨头竞争的龙头。

金山区委书记李跃旗对此看得很清楚想得很明白,“政府部门并不是什么都懂,在为与不为之间,政府部门要学会判断”。

目前,和辉光电已集聚了大中华区最优秀的人才,接下来有望牵引上海乃至全国的新型显示产业发展; 只有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做好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垂直整合,培育出能经得起市场考验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

事实上,过去两年里,“和辉光电”一直很神秘。直到现在,人们才真正品味出它的“分量”:随着公司研发的AMOLED 新型显示屏产品进入量产阶段,国际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价格“应声而落”,全球排名前三的智能手机厂商之一迅速与其达成合作协议,国内众多配套产业的厂商纷纷表示要与它“贴身对接”。

看中企业专业能力和市场实力

政府大胆放权,正是看中了和辉的专业能力和市场实力。

可以对意向企业说“”的,是以和辉光电总经理朱克泰博士为首的团队。朱博士否决的理由主要有两条:第一,那些要落户过来的项目,并非产业链上关键环节;第二,一些来自华南的厂商还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不适合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发展。“产业链就像一条蛇,我们必须抓住蛇的七寸,而不能什么项目都上。

说这话时,朱博士正在参观企业内部的研发产品成果展。记者看到,一片片AMOLED显示屏,被摆到一部部当下流行的智能手机旁边,与液晶显示屏作各种比较。有的对比显示,新产品明显更轻薄;有的对比显示,新产品无论从什么视角看过去,色彩明暗都没什么变化; 下转5版 (上接第1版)有的对比显示,新产品即使在零下40摄氏度环境下,使用也丝毫不受影响,而液晶显示屏的图像已模糊了,色彩几乎变成了黑白。“两年来,和辉研发投入数亿元,科研团队超过400人,已获得600项国家专利和全球专利,是国内目前唯一可以批量生产出AMOLED产品的企业。”朱博士谈及科创颇为自豪。

而这几句话,进一步点出了和辉光电能够行使“一票否决权”的底气。

企业做企业的事,政府做政府的事

而培育一整条产业链,对和辉光电和政府部门来说,都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我们终于把产品做出来了,但能否经受市场洗礼,还得看成本竞争力。”朱克泰告诉记者,如果可以就近获得产业链的支撑,企业采购设备、材料、制具等的成本就会大幅下降,届时最终产品在市场上就具有更大的成本优势;而目前,公司车间里共有3200多台先进设备,其中90%是从国外进口的,成本可想而知。

在朱克泰看来,未来,并不是两个厂家或两条生产线的竞争,而是国内外两个产业链之间的竞争。眼下,国内新型显示屏产业刚刚起步,产业链的打造也就只能从零开始。

培育创新产业链,必须是政府牵头、企业主导、市场洗礼。”于是,去年6月,在市科委、市经信委和金山区等的支持下,上海OLED产业联盟成立,包括科研院所、设备厂商、材料厂商、手机厂商等在内的60家单位成为其会员,朱克泰被推举为产业联盟理事长。一手牵着上游设备、材料等厂商,一手牵着下游系统厂商和市场终端,产业联盟希望以中游的显示屏产业为“关键纽带”,整合行业资源,带动研发、加工、生产和市场营销环节全面提升,进而使整个产业链顺利“扭动”起来。

在打造产业集群方面,朱克泰并不仅仅行使“一票否决权”,他还和产业联盟的专业人士一起,认真筛选出了四五个有潜力的上游产业项目,准备在和辉的周边进行重点部署。“与政府部门相比,我们更清楚什么是上游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也有能力对配套企业的产品进行评估和认证。

以和辉为龙头的产业联盟,还有意识培育下游需求。前不久,“中国上海可穿戴产业链合作论坛”在金山举行,邀请国内可穿戴产业领域的知名企业和行业专家到场进行专题交流,努力推动上海可穿戴设备技术、特别是可穿戴智能显示产业链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