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职工用金丝楠乌木雕刻“中国龙” 价值百万

11.12.2014  13:29

    杨泽坤向客人介绍“中国龙”。

    近日,玉屏自治县退休职工杨泽坤历时半年,用金丝楠乌木精心雕刻了一条长6.5米、重达1吨半的“中国龙”,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参观,有客商出价180万元,可是杨泽坤舍不得卖,他最大的愿望是“中国龙”能够进入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根雕文化。

    退休老汉迷上根雕

    10年前,57岁的杨泽坤退休后,买来木料和相关工具开始创作根雕作品,以此打发闲暇时光。没想到一接触到这个行业,他就痴迷上了,这一坚持就是10年。

    刚开始创作的时候,没老师指导,杨泽坤全靠自己钻研摸索,所以在创作最初的一两年里,浪费了不少好木材,但杨泽坤却乐此不疲。渐渐地,随着对木性的深入了解以及雕工的日益锤炼,杨泽坤的作品逐渐精美丰富起来。

    每当一件作品雕刻成功后,都会引来邻里参观,并对他创作的作品大加赞赏,一些作品还卖出了高价钱,这令杨泽坤更加有了动力。

    “刚开始,只是想把根雕作为打发退休时光的爱好,没想到现在得到这么多人的认可,我很高兴。”杨泽坤说。

    创作“中国龙

    今年11月7日是玉屏自治县成立30周年的日子。得知要举办县庆活动后,杨泽坤一心想为这个难得的庆典做点什么。

    5月初,杨泽坤听说湖南怀化有一根从广西运来的稀有根料——金丝楠阴沉木。阴沉木即乌木,指木材因地层变动而久埋于土中,经过千年碳化而成,民间流传:“纵有珠宝一箱,不如乌木一方”。可见其价值,再加上是金丝楠阴沉木,在市场上就更是少之又少,杨泽坤毫不犹豫将这根稀有木料买了回来。

    接下来,杨泽坤开始用他特有的雕刻方法进行创作。首先,是定稿,他决定雕刻一条龙。杨泽坤没学过专业美术,多年来都是靠自己每天观察周围事物然后在脑海中汇成一幅图,再用粉笔临摹到根料上面。确定好题材后,接着就是精雕细刻了,杨泽坤一边小心翼翼地处理整体感觉,一边估算着县庆时间。

    眼看时间不多了,杨泽坤昼夜创作。打磨、着色,一切步骤有条不紊进行。终于赶在县庆前,一条长6.5米、重达1吨半的金丝楠乌木“中国龙”面世了,其龙眼迥然,龙爪微抬,冉云乍起,矫首回眸,一身幽香,好不威风。

    10年创作100余件

    在11月7日举行的玉屏自治县30周年县庆活动中,玉屏雕刻爱好者在屏山公园举办了一场雕刻展,人们纷至沓来,热闹非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杨泽坤老人精心雕刻的“中国龙”。众人竞相拍照,纷纷讨论这栩栩如生的“神物”。

    看到自己的作品得到市民的热议,一旁的杨泽坤露出一丝疲惫的笑容。“我坚持创作10年,出了100余件作品,当数这条‘中国龙’最令我满意!”杨泽坤高兴地说。

    此后,不时有人远道而来欣赏“中国龙”,其中不少人提出了购买意愿,有一客商开出180万元的高价,可是杨泽坤不为所动。他十分淡然地说:“对我来说,雕刻的意义并不在于盈利,而是退休生活的精神寄托。我最大的愿望是,‘中国龙’能够进入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根雕文化。”(杨树洁 潘晓倩 记者寇启伟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