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县“五送五解五促”推进同步小康驻村工作

27.07.2014  14:41

    新华网贵州频道7月27日电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湄潭县驻村干部结合驻村工作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五送五解五促”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升级版,助力全面小康创建,助推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

    送政策解“”,促党音传递。各驻村干部通过召开党员大会、群众会、院坝会、庭院会等形式,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习近平系列讲话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用幽默风趣的群众语言说给群众听,让党的声音进入千家万户,使群众受到感染和教育。同时,大力宣传国家、省市县有关强农、惠农、富民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如湄潭县驻村的省老干局、省老年大学、市商务局、市投促局等单位派出的驻村干部与村干部一道采取院坝会、坝坝会等形式为当地村民宣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目前,湄潭县共组织召开政策理论宣讲会112次,3537名党员群众受到教育,召开村民集中诉求会议46次,收集意见建议140余条,帮助谋思路出点子65条。

    送项目解“”,促经济发展。驻村干部进驻各村后,立即开展调查研究,帮助村支部进一步理清村级发展思路,找准发展路子,制定发展规划,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好项目帮扶工作。如省老干局驻村工作组积极向水利厅争取了320余万元的水土保持项目,争取50万元资金建成大桥村蔬菜基地;贵州电网公司驻金桥村干部帮村里找项目,出点子,成功引进一家水厂,现正在征地和筹建厂房;湄潭县公安局驻天城镇星联村帮村里协调项目2个,解决资金10万元 目前,全县驻村工作组共协调项目15个,到位资金648.4万元。

    送文化解“”,促素质提升。扶贫先扶智,扶智重教育。湄潭县驻村干部通过送文化下乡的方式,既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又提升农村干部群众的文化素养。如湄潭县马山镇工农村驻村工作组组长、省老年大学调研员郭道霞积极向团省委争取到价值10万元的儿童图书《弟子规》2万册。同时,为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郭道霞同志还请来省老年大学教师帮助马山完小编导排练《梦的舞蹈》《感恩的心》等节目。省委老干部局为复兴完小捐助价值1.2万元篮球架、乒乓球台、篮球等体育用品。市旅游局驻西河镇马蹄村干部带头宣讲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及农村紧急医疗救治相关知识,发放《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30余册,为村民普及了基本常见病的预防和简单紧急治疗知识,同时联系遵义市旅游学校,帮助2名青年进校就读,并对该村青年就读的人员减免费用2400余元。今年以来,全县已开展村寨文艺演出10余场次,办教育活动宣传专栏46个,累计开展宣讲宣传活动95场次。通过“寓教于乐”,丰富了基层群众的精神生活,提高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素养。

    送信息解“”,促农民增收。各地驻村干部积极为农民群众搭建产、供、销信息桥梁,为群众作好市场分析,提供相关信息服务,引导农民围绕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帮助农民联系和发展订单农业,实行规模经营、集约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如湄潭县农牧局驻村干部主动联系农业实用技术宣讲队伍,深入复兴镇两路口村、永兴镇中华村的田间地头为基层群众讲解农业实用技术,“面对面”传授技术、“手把手”指导群众。鱼泉镇驻联合村干部充分利用贵州省金泽地公司的技术和市场优势,组织群众集中流转土地,发展经果林500余亩。县烟草公司驻解乐村工作组,帮助该村做好4677亩烟叶田间管理的同时,培训农民,帮助发展茶叶300亩,核桃1000余亩。今年以来,湄潭县已开展农业实用技术“田间课堂”讲解30余场次,传递农村实用技术和信息1000余条。

    送法律解“”,促社会和谐。为推进农村法制建设,提高农民、外出务工人员的法律素质,维护农村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各项事业平稳发展,今年以来,由湄潭县司法局牵头,组织交通、劳动、农业、畜牧、林业等部门,开展“法律进乡村”宣传咨询活动20余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万余份,答疑解惑3000余人次。大桥村驻村干部姜平召开村民院坝会10余次,处理矛盾纠纷60余件。该县农牧局驻两路口村工作组组长王培建邀请县局法规股到村开展了法律知识进村寨普法宣传活动,发放各种法律法规宣传资料2500余份,增强了群众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了群众明辨是非,自我保护的能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龚明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