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接受“国家卫生区”市级复审

20.06.2015  22:30

人民网北京6月20日电 今年,通州区将迎来国家卫生区第一次复审。昨日,10余位专家组成的北京市复审评估组,对通州三年以来的国家卫生区建设与管理工作进行指导,从食品、生活饮用水、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等方面对全区进行复审评估,并提出宝贵意见,助力通州顺利通过国家级复检。

区委书记杨斌,区委副书记、区长岳鹏,副区长李亚兰出席会议。

会上,岳鹏向专家组汇报了通州区2011年12月获得国家卫生区荣誉称号后,三年来为巩固和提升创卫工作成果。

巩固和提升国家卫生区建设成果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提升居民幸福宜居指数、持续改善城市面貌和形象的重要载体。通州将改善人民群众卫生环境纳入每年的为民办实事工程,设置了城市管理举报热线和城乡环境服务热线,24小时受理群众举报,三年来共受理95473件,办结率达到98%以上。

为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通州区集中精力和财力开展了大规模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几年来,全区共实施50余条重点道路建设,区域内部公路网总里程达到2484公里,密度274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基本形成了内外相连、辐射周边的开放式路网。此外燃气管网、供水体系建设都获得了长足发展,城市保障能力得到大幅提高。

三年来,通州实施了大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新建、改扩建一批医疗、教育设施,全民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率达到95%。进一步优化城乡市容环境。目前,创卫区域内443个垃圾收集站实现了密闭化运输,清运率达100%。主要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73%,较三年前提高了18.6个百分点。

通州以高于全市标准制定并实施了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从压煤、控车、治污、降尘四个主要方面大力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努力构建优美的生态环境。三年累计淘汰老旧机动车3.9万辆,新增电动出租车500辆、清洁能源公交车111辆、公共租赁自行车1万辆,电动出租车和公共租赁自行车数量居全市远郊区县首位。近年来,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水环境整治工程,实施了《通州区治污三年行动方案》,大力推动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区域水环境得到改善。目前,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近三年未发生污水直排、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

此外,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构建安全饮食及生活环境、依法开展疾病防治工作等方面,通州均获得长足发展。

专家组成员、市爱卫会办公室主任刘泽军表示,目前通州区形成的科学、长效管理办法,在国家卫生区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希望通州区今后以国家卫生区建设为基础,全面推动建设健康城市各项工作。

区委书记杨斌在讲话中,首先欢迎市复审评估组领导及专家对通州创建国家卫生区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复审评估。他说,通州要以国家卫生区复审评估工作为契机,进一步提高认识,查找不足,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扎实工作,高标准建设美丽、宜居的城市。杨斌强调,城市生态建设是永恒的主题,是首要的工作。在京津冀一体化建设中,国家卫生区各项指标,要立足于常态化,对城市功能配套、环境建设要提出更高的标准。同时,要继续对大气、扬尘及垃圾进行治理,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整体推进,真正把我们的家园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卫生城市。(通讯员 刘海舒 张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