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医调委”:8个月仅成功调处4起医患纠纷
12.06.2014 10:33
本文来源: 贵阳新闻网
去年,遵义市成立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其目的是改变过去医院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的局面,真正建立了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然而,遵义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遭遇尴尬,成立8个月以来,仅成功调处4起医患纠纷。
遵义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一个依法成立的专业从事医疗纠纷调解的群众性组织,是独立于医院和患者以外的第三方,不隶属于任何政府机构,不收取任何费用,医院和患者均可向其提出调解申请。据了解,凡是遵义境内发生的医疗纠纷,索赔金额不超过1万元的,医患双方可以自行协商解决;索赔金额超过1万元的,医患双方当事人可以申请遵义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索赔金额超过10万元的,必须在医患双方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明确责任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遵义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遵义市去年成立的“调委会”,成员由涉及法律、医学、司法鉴定等领域的专家组成,他们都是具有较高调解技能的离退休人员,可以确保中立性、专业性和权威性。调解将主要依据侵权责任法、人民调解法等法律法规,采取疏导、说服的方式,促使医患双方消除隔阂,有效防止“医闹”的发生,并在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达成调解协议。
既然建立了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更有利于患者合法权利的维护,应该是一件好事。但是,记者了解到遵义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成立以来,仅接待群众来访咨询39起,成功调解4起医患纠纷。究其原因,6月10日,遵义市司法局周抒扬副局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一方面是该机构成立后的宣传不到位,老百姓的知晓率不高;其次遵义市的几大医院对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配合还不是很支持;此外,老百姓对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作用、意义理解不到位。(记者 陈晓伟)
本文来源: 贵阳新闻网
12.06.2014 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