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县:农村幸福院让老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新华网贵州频道7月28日电 遵义县以农村幸福院为载体,让老人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充分发挥余热,协助政府、村支两委调解群众纠纷、整治乡村环境,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走进遵义县石板镇池坪村,干净整洁的街道上,看不到果皮、纸屑的影子;宽阔的串寨公路,连接着这里的5000多名群众;村委会旁边,池坪村农家幸福院内热闹非凡。
“以前满街都是垃圾,一到热天臭气熏天,蚊子嗡嗡叫个不停。”石板镇池坪街上经营百货的王前友说,“现在不一样了,街上干干净净,垃圾都进了垃圾桶。”
这些转变,源于遵义县民政局、石板镇党委政府和村里的一支热心的老党员队伍——池坪村农村幸福院里的4位70左右的老党员。
村里的老年协会创办多年来一直没有活动场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3年,作为协会负责人的杨仲国和熊朝相,每人出资1万元,在村委旁的空地上搭建了一个简易凉棚——池坪村农村幸福院。遵义县民政局出资10余万元,完成室内装修,配齐办公设备。
走进幸福院,宽敞明亮的图书室、休息室、娱乐室、活动大厅等共计300余平米。室内老人们欢声笑语,有的扭秧歌、有的看图书。
“农村幸福院是集农村老年人休闲、娱乐、学习、就餐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场所。”遵义县民政局副局长李德刚说,近年来,老人们在幸福院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同时,还充分发挥余热,协助政府、村支两委工作,调解群众纠纷、整治乡村环境、服务教育学生……
农村幸福院里有群众矛盾纠纷排查室,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为协助村支两委开展工作,农村幸福院成立了“群众矛盾纠纷排查组”。组长杨仲国说:“现在群众之间有矛盾,就直接来我们排查组找我们解决,减轻了村支两委的工作负担。”截至目前,排查组已调解群众矛盾纠纷30余起。
农村幸福院里的老人们还自编快板词《十谢共产党》,歌颂党的好声音,在群众中传递正能量;宣传党的好政策,让群众知晓国家大事,了解国家政策;他们自学歌舞,锻炼身体,也吸引观众,推动乡村文化实现新发展。
农村幸福院里还有一支为民服务队。为了修通池坪村八组的通组公路,杨仲国联系遵义某房地产公司陈松,获得4万元捐助,同时还动员自己的子女捐款3万元,号召近40户群众每户出资500元;为了彻底改变池坪街上卫生 “脏乱差”,杨仲国、熊朝相两人共垫付3700多元购买垃圾桶,方便群众存放垃圾。同时不断走访群众,通过近半年做思想工作,感动、感化群众,现在每月交5至10元垃圾清运费,大家都很乐意。
农村幸福院里还是教育孩子的“第二学堂”。“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池坪小学的庆祝活动就是在这里开展的。”熊朝相说,“我们不光给孩子提供活动场所,还带着他们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打扫街道卫生、收拾垃圾等等,让孩子得到锻炼,受到教育。”
池坪村村支书聂吉平说,池坪村农家幸福院实现了村里200多位老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据了解,目前遵义县共有37家农村幸福院,其中19家正在建设之中。(沈秀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