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今年,遵义市将在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症结、焦点、难点上精准发力,真正发挥改革在引领新常态、促进新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近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的2015年第一次全体会议透露,遵义市将紧紧围绕经济转型升级主要任务,重点在完善市场体制机制、市场主体培育、依法行政重点领域推进改革,着力推进行政审批、投融资体制、统筹城乡、生态文明等方面进行改革。
去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遵义市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等方面坚持多种“试验田”,由点到面、先易后难,成为遵义市推进改革开放、探索新的发展模式的重要途径,改革有特色、有亮点,一些重点领域的改革实现了突破。
按照市委要求,遵义市今年将聚焦7大改革重点,以确保改革在促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聚焦经济领域:今年遵义市将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各级政府要主动向市场和社会放权,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事项、缩短审批时限。
要畅通资金链条,深化投融资体制和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投资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国家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策措施,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建设、运营基础设施和公益性事业项目。
此外,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社会科技创新潜力。要借力国家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重大战略机遇,让信息创新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创造更多新业态、新形态。要深化旅游综合改革,以2016年在遵召开全省旅发大会为契机,按照大旅游覆盖一二三产业、拉动一二三产业发展的思路,建立完善“快进慢游”的大旅游格局。
聚焦城乡一体化:今年要重点抓好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和农村金融三个方面的改革。在土地制度改革方面,湄潭县要强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力争在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中创造出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要扎实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把符合条件的进城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让农民工按规定享受政策阳光。要认真研究解决进城农民工市民化问题,重点研究解决户籍制度改革的一系列制度配套问题。
农村金融是整个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要把发展融资担保、推进产权抵押作为破解“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
聚焦扶贫:一要健全产业扶贫体系,要大力发展山地特色产业,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思路,瞄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做强做优生态特色农业。二要健全技能扶贫体系。市扶贫办要牵头分类制定和实施教育培训扶贫的1户1人三年行动计划,帮助困难群众转移就业。三要创新扶贫机制。实行“领导挂点、部门挂乡、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党建扶贫工作责任制;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不断完善“大扶贫”工作格局。
聚焦生态文明:继续抓好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着力在生态保护红线、水资源使用管理、污染源治理、环境治理项目建设、区域联合执法等方面取得突破,为全省乃至全国中小河流域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经验。积极推进乌江流域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围绕“一江一湖一海”,坚持把生态文明制度构建与发展生态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动旅游联动开发,不断完善生态产业链,在流域开发和流域产业构建上谋创新。
要深入推进洛安江流域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努力把洛安江流域建成百花园、百果园、百鸟地,打造成为贵州第一、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全景域水系。
今年要抓住环境治理这个关键,严格执行新出台的《环境保护法》,坚决杜绝“先上车后补票、生米熬成熟饭”的现象,要让《环境保护法》的执行成为杀手锏,而不是棉花棒。
聚焦社会事业:社会民生事业改革是广大群众直接享受改革红利的体现,一要加快教育综合改革步伐,更多体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和优化,注重统筹好城市与农村,解决“上好学难”的问题。
要加快公立医院改革。遵义是全国首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要多试验、多借鉴,把公立医院改革这块“硬骨头”啃下来。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完善政策激励机制,鼓励民办医疗机构健康发展,加强乡村(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建设,满足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要健全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就业保障制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真正建立起牢固的社会保障网。
聚焦民主法治:遵义市今年将全面启动依法治市各项工作,积极开展地方立法的前期准备工作,并完善协商民主制度。
聚焦从严治党:一要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并重,二要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