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搭建创新平台服务中小企业
平台支撑科技创新 服务促进经济转型
——遵义市科技局创新服务中小企业纪实
11月12日,遵义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遵义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公共服务中心)正式启动运行,成为遵义市首家科技与公众零距离接触的市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该中心的建设是今年遵义市科技局的重点工作之一。遵义市科技局局长周庆祥说,全市科技部门正进行一系列新的改革和尝试,由“点”向“面”转变,努力改变原来科技资源“碎片化”和聚焦战略目标不够等突出问题,积极搭建区域创新平台和科技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平台搭建: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
公共服务中心将打造成聚集、整合、统筹遵义市各类中介服务机构等社会服务资源,加快实现科技资源共享,快速提升企业创新力和创造力的公共服务平台。遵义市科技局副局长、公共服务中心主任李远说。
具体来说,中心将科技资源信息平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科技企业孵化平台进行深度融合,整合打造集技术创新、知识产权、项目策划、科技金融、财税、法律、人才培训等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
已投入运行的公共服务中心占地1500平方米,中心办公区设办公室、科技信息中心、企业创新与融资服务部、企业策划服务部、对外交流与合作服务部5个部门。为方便中小企业,专门设立科技信息服务、知识产权服务、项目策划、投融资服务、担保业务服务、小额贷款业务服务、税收优惠政策服务、审计、评估、财务代理、质量管理服务、法律服务等12个服务窗口。
除此以外,中心还建有远程视频会议室和小会议室,远程视频会议接入互联网,实现“实时、可视、交互”的多媒体通讯,即时与外地专家、教授实现互动沟通。
李远介绍,作为科学技术创新和扶持中小型企业的非盈利公益型性的政府服务机构,从中心选址的落实,到整体布局规划、入驻机构的联系筛选等方面,市政府各级领导及各相关部门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目前,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科技政策法规、市级科技业务管理、科技奖励、科技工作状态,中小企业政策法规、市级中小微企业业务管理、科技数据库等无偿服务。
据了解,该公共服务中心也是贵州省唯一兼具“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贵州省十佳民营经济服务机构”三大品牌的科技及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机构,2014年获得贵州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民营经济优质服务奖。
精心培育:30余中小企业成创新型企业
近年来,在遵义市科技局的精心培育下,30余家中小企业已成长为科技创新型企业。
产值、人才和知识产权是中小企业转型为科技创新型企业的三大门槛。“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不是差产值就是差专利,不是差专利就是差技术人员。我们就针对企业的缺项,一一梳理分析,并针对帮扶。”遵义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遵义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副主任曹小路说。
遵义市科技局工作人员派出专人上门,针对企业的知识产权和存在的问题出具“诊断书”,科技局再根据“诊断书”邀请相关的科研院所及其他机构进行集中式的诊断,一旦问题解决便形成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可以保护,同时也可以通过招商引资进行成果转化。遵义市科技局针对企业不知如何保护知识产权的现状,请专业的人士对保护对象的各个阶段各个步骤进行保护,再请相关的专家与企业对接从而对成果进行转化。
成立于2009年1月遵义长征电器防爆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由于是国企改制而来,成立之初企业技术人员流失,产品面临严重老化,市场不断萎缩,企业发展困难重重。
这一年,遵义市科技局对长征防爆公司展开重点帮扶,通过对企业负责人、企业技术人员进行科技和知识产权知识宣讲,使企业负责人意识到,科技创新是企业唯一出路。
2009年,在科技局的帮助下,长征防爆公司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开展KBZ防爆馈电开关的研究,该产品在国内同类型产品中综合性能最好,科技含量最高。同年取得CCC认证和通过上海煤炭科工院检验,产品远销西南、西北地区。
“该产品的成功研制不仅使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大加强,同时也为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打开了思路。”曹小路说,随后企业陆续开发多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
经过几年发展,长征防爆公司的知识产权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企业已申请专利30项目,知识产权成果实现100%转化。企业从2009年成立之初企业销售额不到400万元,增长到2013年1600万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占到70%。
随着此次公共服务中心的启动运行,李远表示,遵义市科技局将充分利用中心这个平台资源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问题,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
对口帮扶:深化沪遵科技合作
今年,首份上海对口帮扶遵义科技合作协议正式签订。遵义市科技局以科技与产业合作帮扶为切入点,深入寻求上海对遵义对口帮扶路径,并取得了实效。
今年5月21日,遵义林源医药化工与上海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在遵义签订科技合作服务协议。
根据《协议》内容,上海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将依托复旦大学技术优势,组织专家对遵义林源医药化工公司进行新工艺和新产品的研发。同时上海方面还将根据企业需求提供技术人员培训服务,争取在林源医药化工公司建立复旦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此前的3月,遵义市科技局邀请上海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主任尹邦奇、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院长尹天文等专程来遵,就科技合作帮扶进行沟通对接。在市科技局的推荐下,尹邦奇一行对遵义质检院、百花药业和遵义林源医药化工公司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遵义质检院、百花药业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与帮扶。
10月30日至31日,遵义市科技局又邀请上海市国内科技合作项目管理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等相关领导专家一行赴遵, 深入贵州百花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围绕“苗药研发”、“中药材深度开发利用”等项目,就企业技术需求、发展方向、新产品联合开发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达成进一步合作意向,并共同起草了科技合作协议。
来自上海的专家们还就如何整合优势资源、打造多层次、多梯次的科技平台、发挥科技效益等方面分享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专家们表示,下阶段,上海将与遵义逐步建立更紧密的科技合作机制,帮助公共服务中心共享上海科技信息资源,为遵义创新跨越发展提供更坚实的科技保障。 (张黔泉 朱雨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