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消防“1.04”遵赤高速山体滑坡灾害抢险救援纪实
图为救援现场。(山万祥 摄)
图为救援现场。(山万祥 摄)
图为救援现场。(山万祥 摄)
图为救援现场。(山万祥 摄)
新华网贵州频道1月7日电 1月4日15时39分,蓉遵高速习水往仁怀路段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事故造成有车辆和人员被埋。灾难发生后,有这样一抹橙色的身影总是在第一时间出现在灾害现场,展开了一场在废墟中的生命大营救。
这抹橙色的身影就是被誉为名城消防铁军的,遵义市公安消防支队,在2天的抢险救灾中,他们用不畏艰险和不怕牺牲的精神谱写出了一曲人民消防为人民的英勇壮歌。救援期间,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副省长秦如培、副省长慕德贵、公安厅长孙立成、遵义市委书记王晓光、市长王秉清、副市长王祖彬等领导先后深入事故现场指导救灾工作,查看受灾情况,亲切看望慰问救援消防官兵。
火速集结快速反应
1月4日15时39分,贵州省遵义市遵赤高速习水往仁怀方向麻芝塘离隧道入口约50米处发生大面积山体滑坡,公路被拦腰斩断,石边坡从高约近百米处滑坡塌方,形成长约100米的滑坡体,塌方铺满了20米宽的路面,山体塌下的巨石、碎石和黄土,将公路堆得严严实实,最大的石块估计近1吨,小的石块也有几十公斤重,致使公路交通双向中断,现场造成1辆车和车内3名人员被掩埋,接警后,习水大队立即出动赶赴现场救援并向指挥中心报告。
“灾情就是命令”。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遵义消防立即启动《遵义市消防部队重大自然灾害处置预案》,并第一时间向总队、市委、市政府、市公安局报告警情。遵义消防负责人第一时间率全勤指挥部遂行出动,并迅速调集仁怀、特勤2个大队和全勤指挥部消防官兵携带雷达生命探测仪、音视频生命探测仪、侦检、破拆、救生等救援装备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展开前期处置。
由于事故发生习水县境内,习水消防接警后立即出动,16时09分,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迎难而上攻坚克难
滑坡位置在麻芝塘隧道口附近,滑坡堆积的山体约有10多万立方,形成了长约150米左右的滑坡体,致使该段高速公路双向交通通行中断。
1月4日16时09分,习水消防作为第一支到达现场的救援部队,通过现场侦查发现,根据现场交警提供的线索,在滑坡现场的一处悬崖边上找到了一辆被埋压小轿车,发现车内有3名被困者,并立即组织力量进行救援。
17时01分,遵义消防全勤指挥部、仁怀、特勤等增援单位先后赶到现场,全勤指挥部立即制定了“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救援方案,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救援方式进行分片区、全方位的搜救被困人员。
由于现场地形复杂,滑坡山体碎石块较多,大型救援车辆和设备无法进入,救援官兵只能利用液压破拆工具、人工搬运石块、手刨等方式进行救援,争取第一时间抢救被困人员。4日晚23时05分,贵州省消防总队副参谋长曾宪国率贵阳支队消防官兵也赶到了现场。并迅速成立了由副参谋长曾宪国任总指挥、遵义支队支队长李世永任副指挥长的临时指挥部,组织指挥现场50余名官兵开展救援工作。
4日23时05分,总队救援指挥部立即命令对现场救援力量进行了调整,将现场救援力量分为2个侦查组、3个救援组、3个安全观察哨,并充分利用生命探测仪等仪器进行地毯式搜索。接到指令后,2个侦查小组会同现场的地质专家对现场开展侦察,为救援工作提供最有效的信息资源;同时3个救援小组携带雷达、音频生命探测仪分别进行生命迹象搜寻和人工搜寻的方式进行救援;另外在现场设立了3个安全观察哨,为开展救援的官兵提供安全保障。
紧密联动协同配合
至5日凌晨1时20分,现场5个救援小组在滑坡现场开展地毯式搜救,仍只发现一辆小轿车和车内3名被困者被埋压。由于滑坡的大石块过多,无法使用人力进行救援,现场指挥部决定启用大型挖掘机配合消防装备开展搜救。为防止对被困人员身体造成二次伤害,消防官兵在碎石块缝隙中进行徒手挖掘,不畏艰险,一点一点刨开埋压在被困人员身上的石块和泥土,在经过连续10多个小时的不懈努力下,最终在1月5日凌晨3时05分,救出了第一名被困者,经现场医护人员确定已无生命体征。随后在凌晨3时20分和3时40分,埋压在轿车内的另外两名被困者也被分别救出,但经现场医护人员确认也已无生命体征。
至1月5日凌晨3时40分,消防官兵共搜救出被困遇难者3人和1辆银白色尼桑轿车。
连续作战坚持不懈
1月5日下午15时04分,消防官兵已连续奋战近24个小时,按照现场指挥部的要求,现场消防官兵分别设立5个安全观察哨,对塌方区域进行全方位动态观察,明确紧急撤退信号和撤离路线,同时其余消防救援人员携带各类装备在现场原地待命。
在1天1夜的连续搜救中,消防官兵没有一人喊累、叫苦,始终在现场时刻待命。
科学指挥战术合理
灾害事故发生后,遵义消防主官第一时间到场处置,科学调派力量。面对现场的复杂情况,遵义消防负责人意识到这次抢险救援任务的特殊性,与其他灾害事故不一样的是,官兵们要冒着滑坡的危险,时刻有生命危险,现场温度较低,救援难度大,必须把抢险救援工作做到细致,想的周到。
作为前线指挥员,遵义消防负责人深知既要组织好队伍开展抢险救援战斗,还要保障好救援人员的安全。在现场的每一次搜救工作,他都必须跟随队伍战斗在第一线。
由于灾情发生后,安监、矿山救援队、消防、武警等相关部门救援人员不断赶往现场,各类救援队伍都急于投入抢救工作,现场一时出现了混乱的现象,遵义消防主官立即协调各救援队伍负责人快速成立了现场救援、后勤保障、秩序维护、群众工作、信息报道、医疗救护等6个工作组,救援队伍约400人,各司其职的展开救援抢险。由于现场滑坡掩埋深度太深,被困人员生还几率渺茫,遵义消防主官提议,利用搜寻和挖掘的方式进行救援,通过生命探测仪对被困人员进行搜寻,减少盲目的挖掘;当发现被困人员时,则采取大型挖掘机和消防救援装备相结合的挖掘办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被困者造成二次伤害。科学合理的建议一经采纳,现场搜救工作的效率被大大提高,被困人员也多了一分生还的可能。
由于此次山体滑坡造成的掩埋面积过大,截止目前现场仍在紧张清理疏导当中,同时也未发现任何车辆和人员被困,现场指挥部命令,现场消防部队就近撤回驻地休整,但仍保留一个战斗班在现场以便有突发情况可以及时处置。(山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