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邮政”艾克帕尔·伊敏:我离不开用户

09.11.2015  17:02

新华网乌鲁木齐11月9日电(记者常志鹏)这几天,新疆邮政快递的快递员艾克帕尔·伊敏开始忙起来,他说快要连续加班了,直到把“双十一”网络商家促销的包裹全部投递到位。

艾克帕尔·伊敏是维吾尔族,从1983年进入乌鲁木齐邮政局工作,32年中,他在邮路上奔波超过35万公里,投送的各类邮件2700余万件,无一差错。他先后获得全国“十佳”投递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等多项荣誉。

家住乌鲁木齐市和平南路的艾克帕尔·伊敏,每天早晨7点起床,出门时掰一块馕边走边吃。他每天上班乘十几站公交车、中间转车两次,但他从不迟到。

当年一上班,艾克帕尔·依敏就知道投递工作其实并不简单。那时候,电话还没有普及,信件和电报是人们最常用的联系工具,逢年过节,大量包裹会从内地涌来。而作为投递员,要把邮件及时送到用户手中,第一关就是明确收件人地址。

艾克帕尔·依敏从小上的维吾尔语学校,汉话说的不流利,也不认识多少汉字。带他的汉族师傅笑着对他说:“不要怕,有我们呢!”当时,艾克帕尔·依敏还不知道,自己所在的是新疆邮政系统先进班组,这里有两名老投递员是全国劳模,各民族投递员像兄弟姐妹一样互相关心和帮助。

班组里很多师傅教过他汉字。每次投递前,他都拿出邮件请教师傅们,确认了地址才去投递。那时,他一天只能投递一个段道,而别的同事一天可以投递四五个段道。

艾克帕尔·依敏不甘心,他知道,不尽快提高,自己肯定走不远。他决定到夜校去学习。两年多的时间里,他没误过一天班,也没落下一节课,从看不懂汉字到能认会写,说汉语也流利了很多。

一次,艾克帕尔·依敏要去投递一封来自台湾的信,他一看,信封上写着的还是乌鲁木齐市解放前的旧地址。他犯难了,这个旧地址早就变了,到哪去找呀?

他上班时送邮件,下班后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地询问。经过几天的辛苦,在询问了片区的40多户人家后,他终于找到了收信人,促成了大陆和台湾两地失散亲人的团聚。

还有一次,艾克帕尔·依敏在投递时,发现一张写有“再投”的汇款通知单,收件人的地址是“乌鲁木齐固原巷托乎提收”。那时,乌鲁木齐固原巷有3条,300多个门牌,近千户人家,况且维吾尔族中重名多更不好找。

按邮件处理规则,这是典型的“地址欠详”,完全可以退回原处。但艾克帕尔·依敏看到附言栏内写下的“三个月退休工资”时,决心找到收件人。他在派出所户籍警帮助下,一周内走访近300户人家,终于找到了收件人。

有一年,艾克帕尔·依敏主动要求去乌拉泊片区投递。那时,乌拉泊片区是乌鲁木齐市内投递路线最长、条件最艰苦的段道之一,那里住户居住分散,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还没有设邮局,片区居民寄信寄邮件都很困难。

艾克帕尔·依敏每天骑一辆邮政自行车,驮着满满的邮件出发。与其他的投递员不同,回来时自行车仍然是满满的——他把用户们要发的邮件拿了回来邮寄。在艾克帕尔·依敏的带动下,班组里的投递员都开始帮着用户寄邮件。

2005年艾克帕尔·伊敏转到新疆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乌鲁木齐直属营业部同城部,开始了快递投递。

一开始艾克帕尔·依敏主要投递法院文书。那时,这一业务开办不久,因为对投递时限要求高,对投递质量要求更高,曾一度陷入停办两难的境地。

艾克帕尔·依敏发现,造成法院文书业务送达难的重要原因是,许多当事人有意躲避不接收文书,投递员向单位投送往往无功而返。于是,他就利用业余时间直接将文书投送到当事人家中。

有一年的11月底,天气已经很冷了,艾克帕尔·依敏带着新员工去红雁池家属区投递法院文书。而这份文书当天若不送达,第二天就超过时限了。从白天到晚上,他们多次打电话联系,反反复复直到半夜一点多,收件人才回家。其实他是不想签收法院文书,希望拖时间使快递员把文书退回去。

自2005年至2008年,艾克帕尔·依敏每年平均投递法院文书达1.5万多次,妥投8000余件,4年间无一差错。

艾克帕尔·依敏57岁了。前两年,单位想让他转到工作强度小的内勤岗位,但他不同意:“我干了多年投递,还想继续跑在邮路上。我不想离开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