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都匀:为贫困户子女就业打开一扇“窗”
新华网贵阳1月31日电(记者杨洪涛)“今年春节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开心。”25岁的侗族姑娘潘昌敏说,刚刚过去的一年,她实现了自己的就业梦想——在老家的事业单位拥有了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再也不用东奔西跑外出打工了。
潘昌敏的老家在贵州都匀市绿茵湖街道办事处的谷江村,和爸爸、爷爷、奶奶、叔叔生活在一起,叔叔还患有残疾。因家庭收入有限,读大学时,她家一直是精准扶贫对象。
“爷爷奶奶年龄大了,前几年,一家人的生活全靠爸爸一个人勉强支撑着。”潘昌敏说,苦熬是没有希望的,只有考上大学才能有机会跳出深山。很幸运,经过努力,她考上了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的艺术设计专业,梦想着早一天跳出“农门”。
2015年大学本科毕业后,她到一家装饰公司上班,收入还算可以,但不太稳定,心里总是不踏实,尤其是爷爷奶奶更是盼望着她能找一个比较稳定的工作。
2015年4月的一天,潘昌敏在网上偶然发现都匀市事业单位招聘中有一部分职位专门针对精准扶贫户,报考资格门槛放低到中专(含职高、中技、高中)以上即可。
这个消息让她兴奋不已,随即开始备考。经过考试选拔,潘昌敏终于如愿考上了“都匀市墨冲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职位,除去养老保险等,每个月到手3000多元,实现了多年的愿望。
都匀市市委副书记胡荣忠介绍说,为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同时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去年都匀市探索从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中,定向招考优秀大学生从事扶贫相关工作。
“去年,我们计划招聘18名,实际招聘到位11名。”胡荣忠说,经过半年多的实践,不但实现了“就业1人、脱贫1家”,更发挥了山区贫困孩子的“比较优势”,为他们打开了一扇实现人生价值的“窗口”。
都匀市墨冲镇党委书记喻正荣说:“这些孩子从小生活在农村,与农民有天然的感情,本身受益于扶贫政策,从事扶贫工作有热情、上手快。”
“最好的工作方法就是现身说法。”潘昌敏说,虽然工作仅半年,但已从“扶贫政策的受益者”转变为“扶贫政策的宣讲者”,逐渐积累了很多经验,成为推行扶贫政策的行家。
有一次,在跟老乡介绍政府“特惠贷”政策时,贫困户王开海死活不敢签字,因为怕贷款还不起。仔细了解情况后,她介绍了自家的情况和经历,告知贷款可以入股合作社,每年都能分红等好处,王开海最终理解了政策,今年已经拿到了分红款,加快了脱贫步伐。
“由于成长环境等因素,他们在面试时可能没有优势,但是一旦放到广阔的农村去,他们的优势就能充分发挥。”胡荣忠说,在试点的基础上,都匀市今年还将继续优化完善这一做法,不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更给贫困户子提供广阔的舞台,让他们在脱贫攻坚战中大显身手,带领乡亲们加快脱贫步伐。
[责任编辑: 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