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市步入民族团结和睦指数达标行列
都匀市近日前完成了第一季度民族团结和睦指数监测统计工作。经统计监测,都匀市民族团结和睦指数统计监测指标体系达标得分100分,步入民族团结和睦指数达标行列。
2013年,贵州省以“实现‘531’、县县达小康”为目标,首次将民族团结和睦指数纳入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并严格统计监测考评,定期提供监测报告。
民族团结和睦指数,是指各民族平等相待、和谐共处、互助合作,以及共谋发展的交流、交往、交融关系中表现的融洽与和睦的程度。民族团结和睦指数统计监测指标体系达标得分为100分,分别由“是否发生重大民族纠纷事件”“开展民族政策四项教育和‘六进’活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三项指标合成。
民族团结和睦指数的设置,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民族工作和把贵州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的重视,对于在建设小康社会中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现后发赶超跨越发展,增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社会基础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都匀市以创建省级民族团结繁荣发展示范市工作为契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积极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宣传,扎实开展民族政策“四项”教育和“六进”活动,仅今年一季度,全市就发放《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知识选编》等宣传册4000余份。
作为以县为单位开展全面小康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和指标体系之一,都匀市高度重视并认真开展民族团结和睦指数统计监测工作,制定统计监测工作方案,各单位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统计监测工作实施方案,规范有序开展统计监测工作;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民族工作联络员作用,建立完善信息沟通联络机制,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及时更新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台帐,密切关注和掌握民族团结和民族关系的趋势和动向。同时,定期组织开展影响和涉及民族团结和民族关系的矛盾纠纷摸排,摸清区域内外在匀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职业、分布、类型等底数,建档管理;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协调有关方面采取措施进行化解和处置,确保社会政治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