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都行】贵州水城:“三变”之花结出“致富果”

29.07.2016  16:43

    新华网贵阳7月29日电(周雪)走进素有“水城粮仓”的米箩景区,贵州水城打造的“百里猕猴桃产业园”映入眼帘,满山遍野的猕猴桃新果挂满枝头,绽放夏日一抹绿。

    近年来,水城县全力推进百里猕猴桃产业带建设,形成了有产业、有景观、有价值、能致富的增长极,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水城县猕猴桃产业园区是2013年贵州省委、省政府重点打造的“100个现代农业高效示范园区”之一,由米箩核心区和猴场特色示范区组成,园区由猕猴桃产业核心区、猕猴桃产业示范区、猕猴桃产学研基地、猕猴桃产业深加工区、布依风情园5个功能区组成,总规划面积65760亩。辐射周边18个乡镇,规划区和辐射区适宜猕猴桃种植面积15万亩。

猕猴桃产业园。新华网 周雪 摄

    园区以水城县红心猕猴桃为主导产业,该品种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神奇美味果,红色软黄金”的美誉,曾获得“中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推荐果品”“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指定果品”“中国(江西)果品苗木展销会‘猕猴桃类’金奖”“第十五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2014年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金奖”等荣誉,2013—2015年连续3年荣获全省现代高效农业园区考评第一名,2015年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

    据了解,为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水城县以“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模式,促进产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推进资源整合,促进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实现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链条化发展

    一是推进土地资源整合,促进猕猴桃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通过大力实施土地流转,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交由公司(合作社)连片合作开发,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采取“581”保底分红(即:第1-5年每年按500元/亩,第6-10年每年按800元/亩,第11年以上按1000元/亩的标准保底付给农户红利,产业见效后,除去各项成本及应分农户红利,剩余所获利润90%归经营主体、10%归入股农户)、“45递增分红”模式(即:第1个5年按每年600元/亩分红,第2个5年每年按1300元/亩分红,第3个5年每年按2000元/亩分红,第4个5年以后每年2500元/亩分红),农户以土地入股保底分红,不需投入、不担风险、坐收红利、解放劳动力,公司(合作社)连片开发、规模经营、链条发展、壮大实体,实现猕猴桃产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

    二是推进技术和人才资源整合。与贵州大学、省科学院、省农科院、中科院武汉猕猴桃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两个猕猴桃产学研基地,推进了猕猴桃品种研发、冷藏保鲜、加工、新技术推广应用、技术人才培训等;组建了农业技术服务公司,引进外地专家、引导本地技术人员以技术入股,为猕猴桃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

    整合财政等项目资金投入,带动社会资本投资,实现资金变股金,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整合财政资金带动种植业发展。2015年起,将原来财政投入猕猴桃产业发展的每亩3000元的后期补助资金转变为前期物资投资,按照“政府+基地+实施主体(公司、合作社、农户)+村集体”的模式运作,水城县宏兴绿色农业投资有限公司代表政府每亩猕猴桃投入3000元(主要为前期水泥柱、苗木和钢丝等物资供应),并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和猕猴桃鲜果保护价回收,固定占股9%;村集体负责协调服务,占股1%;实施主体负责基地建设及管理,占股90%,实现了资金变股金。股金收入进入产业发展基金滚动发展,财政资金得到循环利用且不断递增,解决了财政补助资金只出不入的问题、解决了企业(合作社、农户)前期投入压力大和市场风险高的问题、解决了村集体经济来源的问题,调动了社会资本投入猕猴桃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二是整合其他项目资金带动二、三产业发展。将扶贫等项目资金折股量化到贫困户,资金统一交由政府平台公司(县宏兴公司、县旅文投公司、县农林投公司)投资建设观光农业、电商及冷链物流等项目,项目收益按股份分配到贫困户(贫困户脱贫即脱钩,滚动扶贫),在解决贫困户尤其是“两无”贫困户收入来源的同时,促进农业接二连三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让农户充分分享产业发展各环节红利。目前已通过上述方式建成了米箩现代农业观光园、木城农旅一体化示范点、水城县冷链电商物流中心等农旅示范点和配套初加工及服务项目。

猕猴桃俏枝头。新华网 周雪 摄

    建立农民利益保障机制,实现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建立了国有公司保底收购机制,承担了猕猴桃产业实施主体的市场风险;建立了猕猴桃生产技术服务保障机制,组建了猕猴桃生产技术服务辅导员队伍和技术服务公司,为实施主体提供了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建成了猕猴桃专业销售市场和冷链电商物流中心,解决了实施主体猕猴桃储藏保鲜、市场和销售等问题;建立了基地入股农户优先在基地务工机制,在解决企业(合作社)用工保障的同时,增加了农户本地务工收入。

    截止目前,园区已种植猕猴桃9.45万亩,2015年挂果面积22969.1亩,产量达10100吨,产值达3.95亿元;果品深加工1350吨,酿酒715吨,产值达2.86亿元。培育和引进公司28家,其中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6家,散户6780户。猕猴桃产业覆盖农户32650户123200人(其中贫困户6520户17560人)。园区共有6万余亩土地实现资源变资产,9万余人实现农民变股东。2015年完成投资13.6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230元。

    “下一步我们将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主线,紧扣“把果园建成花园、把产品做成商品、把城镇建成景区、把村寨建成景点”的思路,以‘三变’为抓手,以政府带企业、企业带农户的‘1+N’模式,着力做大产业规模、着力提升果园标准、着力延长产业链、着力做美乡村、着力挖掘民族民间文化、着力提升服务水平、着力宣传推广,推进园区景区景点建设,打造以猴场、蟠龙、阿戛、米箩、勺米等乡镇为核心的醉美百里猕猴桃谷。推动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实现园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水城县猕猴桃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张辉表示。  

米箩景区。新华网 周雪 摄

[责任编辑: 邓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