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政府督查室展开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督查
贵州省政府督查室展开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督查
六盘水市交“期中”成绩单
“地下管廊”的建设将一劳永逸解决“拉链马路”问题。
贵阳话里,“兔”这个字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斤斤计较、锱铢必较”,但在省政府督查工作中,“兔”却是督查人员必备的职业精神。省政府督查室主任周乐职说,“催工催时”是省政府督查室的重要职责,“要干好督查工作,不能不‘兔’。”
7月1日至7月3日,秉持着这一精神,在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及省内多家媒体记者的陪同下,省政府督查室深入六盘水市,现场考察了2015年贵州《政府工作报告》任务分解到六盘水市后,该市上半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用“兔”的精神,对政府承诺兑现情况进行督查。
农业示范园区居民人均收入逐年增长,各项民生工程稳步推进,现场考察与自查报告汇报相结合,六盘水市各项重点工作亮点突出,交上了一张令督查组满意的“期中”成绩单。
人均收入两年翻两番
7月1日至7月3日,3天时间,省政府督查室一行相继考察了六盘水市沪昆高铁盘州站站前广场规划建设、盘县紫森源集团煤纤石高效综合利用中试项目、六盘水市凉都人民医院项目等12个项目上半年的完成情况。
在盘县“哒啦仙谷”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清新的空气和秀美的风景让督查组一行“惊喜不已”。作为全省100个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之一,盘县“哒啦仙谷”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是2015年贵州《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增产增效”的目标之一。就督查组现场督查的情况来看,“哒啦仙谷”的建设情况喜人,示范园区的不断升级,已为当地居民收入带来了飞速递增。
据盘县滑石镇镇长沈明丽介绍,目前,盘县“哒啦仙谷”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已入驻企业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家,带动就业人数7600余人,村集体积累达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3500元增加到2014年的12000元,两年内翻了两番。
光伏发电“自给自足”
曾经,无数村民迫于生计背井离乡,而今,“哒啦仙谷”却让他们实现了“家门口打工”。
周玉艳是园区岩脚村便民利民服务点的服务员,今年以前,她一直在云南打工,拿着每月550元的工资;在这里工作不到两个月,月收入已达2000多元。
许宝英用自家的两层楼房在园区内经营着一家乡村客栈,只管住不管吃,4间客房几乎全年无休。去年许宝英挣了3万多,2015年才过去半年,她已经挣了3.7万元。
开客栈和餐馆、参与园区建设工作,是当地村民较为普遍的“增收”方式,而光伏发电,更为他们的收入“锦上添花”。
据了解,目前,整个园区内共有77栋102户安装了光伏发电设备,发出来的电除了自用,多出去的还能转卖给电网公司。国家补贴加上收购价格,一度电,村民能赚上八毛钱。
“我家有个叔叔,2个多月就‘返’了700多度,一年下来至少赚三四千块。”许宝英说。
“ 地下管廊”解决“拉链马路 ”
挖了建,建了挖,“拉链马路”曾是困扰城市建设的头疼问题之一,但六盘水市却找到了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那就是“地下综合管廊”。
六盘水市钟山区人民政府区长助理邓维良告诉记者,不管是电线抑或通信线缆,一旦涉及到维修、更换抑或扩容增容,免不了要挖掘道路。
而“地下综合管廊”,就是为所有城市管线打造一个“集中安放点”,将强、弱电,通信、广电、给水管线等集中放置,避免由于铺设和维修地下管线频繁挖掘道路。
作为全国首批、西南地区唯一一个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目前,六盘水市的地下综合管廊项目还处于“地下空间开发项目”的底板施工阶段,待墙、柱施工到地下商业空间的地面3.5米以上时,“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建设将正式启动。预计2016年4月30日前建成,达到国家验收条件。
“回购商品房”用作安置房
此外,水城古镇棚户区改造项目被列入了全省“5个100工程”和六盘水市“5个100工程”、2015年“十件民生实事”。
记者在督查中发现,为减少安置房建设压力,消化存量房,六盘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率先以“购买存量商品住房作为棚户区改造安置房”的方式,推动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
六盘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李维忠告诉记者,通过相关政策的保障,目前,六盘水市已建立了“未售商品房台账”,对在自愿原则下有意提供未售商品房作为棚户区改造安置房的,将由县区政府或平台公司,与符合条件的房开企业签订回购协议;通过市场测算,以不低于周边商品房均价的价格,回购商品房作为棚户区改造安置房。
据了解,六盘水市历年来的商品房存量约260万平米,截至目前,六盘水市已与近20家房开企业达成回购意向,拟回购商品房面积约为58万平方米,仅这一项,存量房就消化了近22%。(刘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