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县:破解难题问计“三生” 力促发展服务“三农”

17.07.2014  20:29

    “农业兴,则百业旺;农民富,则国家强。”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立足自身产业发展现状、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优势,基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视角努力寻找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积极从“有中生无”、“无中生有”、“有中生优”这“三生”方面探索和思考破解现代农业发展难题、力促服务“三农”发展的有效途径,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优化升级,为金沙县2016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速。

    “有中生无” 转变发展观念 打破传统农业发展模式

    “由于没有技术,除了种植包谷就是种植洋芋,而且除去种子、肥料、人工等投入,收益很低,还不要遇到旱、涝等灾害的影响,否则连‘劳力钱’都捡不起!”金沙县安洛乡桂花村村民王超俊面对自家十几亩地不能帮助全家增收致富表示很无奈,为了生计,只好留下两个七十多岁的父母在家带自己的两个孩子,与妻子到外地打工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这种依靠传统农业生产技术进行的粗放型经营使得农业生产的生产规模、科技含量、农产品品质及经济效益都不高。同时,政策性增收减弱、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农村市场体系发育滞缓、农业自然灾害频发等不利因素成为新形势下广大农村、农民所面临的尴尬现实,成为农业快速发展的制约瓶颈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门槛障碍。归其主要原因在于农民综合素质偏低、农业发展的思想观念落后。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贫富。”为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金沙县结合县情、乡情、民情,以农民综合素质提升为抓手,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强化服务为手段,采取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等措施,着力更新和转变农民群众发展农业的的落后观念,使广大农民认识到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积极响应和配合各项方针政策的实施,打破传统农业发展的模式。

    金沙县农牧局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为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增强服务发展能力,抽调了农牧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了10余个“农牧科技小分队”定期不定期地分赴基层农民群众中、农业生产一线上,与农民群众共谋发展大计、传播各种农业科技知识、灌输先进经营发展理念、推广农业新技术、指导春耕生产。目前,已培训农民4000多人次,创办各类核心示范点119个,示范面积达2万多亩。同时,全县依托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项目、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民讲师培训、农村远程教育培训等平台,大力加强农民的培训引导,力求从观念上、知识上、技术上扭转制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现状。

    金沙县扶贫办在开展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试点工作中,提出了“强基础、扶产业、提素质、兜底线、分步走、抓重点”六大帮扶措施,认真帮助岩孔街道的上山村(省定一类贫困村)理清了适合当地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