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金融夜校”普惠三农 年内实现全覆盖
3月25日晚,山江村“金融夜校”在村口的希望小学里举行。(卢志佳 摄)
新华网贵州频道3月27日电(卢志佳)“我们山江村的很多村民一辈子没进过学堂,没想到一把年纪了还能在家门口的‘金融夜校’学习怎么理财。”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朝阳镇山江村村民韦开付说。3月25日晚,荔波农商行的“金融夜校”如期开到了山江村,村口希望小学的操场成了临时讲堂。晚上7点半,200多位村民学生准时来上课了。
韦开付这是第三次参加“金融夜校”了,三堂课听下来,56岁的他已经学会了怎么用手机给外地的家人打钱。这两年,在荔波农商行派出的驻村干部的指导下,韦开付在自家的三亩田地里种上蔬菜卖到城里,每年能有近两万元的收入。“今年,我家要起新房了,要花10万元,我准备找农商行贷款4万元,身边留一点流动资金,继续把蔬菜生意做下去。”
“评定为信用农户有什么好处啊?”当晚的夜校老师、荔波农商行甲良支行行长潘永恶问在场的村民们。一位身着水族民族服装的妇女立马抢答:“可以不用抵押担保申请小额贷款。”回答正确,农商行的员工为她送上一包洗衣粉作为奖品。
去年4月,黔南地区就实现了农村金融服务“村村通”,但由于当地是少数民族地区,广大农村群众金融知识匮乏,理财意识淡薄、诚信意识差。“很多群众不愿办卡,宁愿舍近求远,跑到乡镇支行排队办业务,有的群众在‘村村通’服务点只敢取钱不敢存钱,更别说贷款搞生产了。”潘永恶告诉记者。
“村村通”的很多功能被闲置,农信社营业网点柜面压力加大,又增加了农民群众办事成本。为此,当时还在播尧镇当信贷员的潘永恶,利用晚上时间,深入村寨,把村民聚集起来,少则几户人,多则数十人,为村民讲解金融知识。到什么地方说什么话,他操着荔波方言、水语、布依语、苗语等,教群众如何使用信合卡、如何识别假币、如何预防诈骗,深得村民欢迎。
荔波农商行把潘永恶的工作方法总结提升后,在全县支行推广,“金融夜校”由此诞生,大山里的农民群众分享到了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随后,在省联社的指导下,平塘、龙里、福泉、贵定等一批县(市)农信社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发动党员干部,抽调业务骨干,逐步推广“金融夜校”,打通了金融惠农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一些县(市)总结经验的同时还为“金融夜校”丰富内容,让“金融夜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及时将金融政策、金融知识、产品信息送进村寨、送进街道、送园区。各地农信社还邀请金融办、人行、银监对“金融夜校”进行指导,加强与电力、通讯、公安、国土、教育、司法等部门的沟通联系,搭建多方协作平台,共同推动“金融夜校”持续开展。
2014年,黔南农信社共举办“金融夜校”4118场次,培训人数30.12万人次,覆盖了全州99个乡镇、1222个自然村,占自然村寨总数的95%;征求群众意见建议1475条,现场解决问题1267个。
贵州省农信联社主任助理胡良品表示,“金融夜校”结合具体的精准扶贫项目,对农户、小微企业、城市低收入群体进行必要的金融知识、生产技能、经营管理知识、专业技术等培训,增强了群众对资金的有效需求和自我发展能力。“金融夜校”开展以来,黔南地区农村资金归集率逐渐提高。2014年以来,黔南农信社已为农户免费办理信合卡87850张,全州“村村通”活跃率达100%。
“下一步我们将拓宽普惠金融服务领域,把‘金融夜校’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来抓,形成长效机制,不断提升黔南地区农村金融服务的‘软实力’,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胡良品说。
26日在荔波召开的“金融夜校”现场推进会上,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宋锐表示,“金融夜校”是全省农信社对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实践,也是农信社服务“三农”、巩固农村市场、落实“普惠金融”理念的重要载体。2015年农信社将在贵州全省行政村实现“金融夜校”全覆盖,计划用两到三年的时间,让全省农民群众全部接受一次农村金融知识普及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