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水钢集团:去产能“不去饭碗”“主创辅闯”增效益

10.03.2017  11:03

  新华社贵阳3月9日电 题:首钢水钢集团:去产能“不去饭碗”“主创辅闯”增效益

  新华社记者李银、王新明、潘德鑫

  安置职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降成本“既抱西瓜也捡芝麻”、调结构“主创辅闯分灶吃饭”。近年来,地处贵州六盘水市的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压减钢铁产能150万吨,成功分流职工万余人。去产能中,集团主辅分离转型发展,主业降本增效“不失血”,辅业爆发式增长快速扭亏,转型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去产能“不去饭碗” 安置职工万余名

  43岁的朱宇曾在水钢集团工作22年,如今,他自主创业成为一家汽车快速保养中心的老板。“中心有5个人,其中3人来自水钢。开业一年多来,扣除店面租金、人工成本及其它日常开支,预计今年能盈利。”朱宇说。

  据水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卢正春介绍,2013年,水钢员工1.98万人,一半以上的员工需要分流。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员工安置遵循3条路径:一是重新定编、定岗、定员,二是对距离法定退休年龄5年内的职工实施内部退养,三是转岗安置。3年多来,共安置职工万余人,总数减至不足1万人。”卢正春说。

  走进水钢集团炼铁厂厂区,记者看到,容积1200立方米的2号高炉已被全部拆除,容积680立方米的1号高炉炉体、输料管道等还依然保留。

  水钢集团副总经理龙雨说,包括1号、2号高炉在内,共压减钢产能150万吨。其中,“三线”时期由鞍钢搬来的1号高炉,将保留作为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工业遗址展区。

  “不仅妥善安置员工,还精简机构,合并厂矿、合并机关、合并处室,减少人员。原有处级干部200多人,100人中就有3人是科级干部,开会时一个礼堂两层坐满了人。如今,处级干部精简到121人,科级机构被减掉75个,占总数的1/3。”卢正春说。

  轧钢厂准备作业区原有员工150多人、领导6人,现在,员工减为80多人、领导只有2人。“以前3个人看1台机床,效率低还‘吃不饱’,现在1个人管3台机床,运转正常收入还年年增加。”作业区支部书记罗源说。

  “摘西瓜捡芝麻”降成本 “主业创辅业闯”增效益

  近年来,水钢集团亏损严重,年亏损额最高达到10多亿元,占首钢集团亏损总额的三分之一。去产能中,公司打响“三大战役”:减亏、止血、扭亏。

  “既抱西瓜也捡芝麻,最大程度降低成本。同时,主业、辅业分离,主业‘创’、辅业‘闯’,分灶吃饭。”水钢集团总经理张新建说。

  张新建算了一笔账:用地方面,公司自发电量突破10亿千瓦时,加上大用户直供电,节省成本过亿元;物流方面,内外联动,全年降成本1.8亿元左右;库存方面,铁矿石、煤焦等库存大幅下降,资金占用从10.4亿元降低到6.3亿元。

  “公司原来到处是‘百元大钞’,只是大家没去捡。现在,从采矿、运输到制矿、炼铁、炼钢,每个环节都在降成本,预计全年降本增效超过5亿元。”张新建说。

  据首钢水钢公司副总经理夏朝开介绍,主辅分离过程中,主业是“问题导向谋创新”、辅业则是“千军万马闯市场”。

  “生产围绕经营转、经营围绕市场转、结果市场说了算,主业既对标自己,还对标同行、对标市场。2016年,预计吨钢增效40元,跑赢自己;购销两头增效2亿元,跑赢市场。”夏朝开说。

  辅业方面,水钢发挥优势发展新型建材等产业,辅业产值从2013年的6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22亿元,实现整体盈利。

  水钢集团赛德建设公司总经理高昭宗介绍,赛德原是水钢的一个检修公司,行业低迷中差点垮掉。“2013年起,承建城市立体车库,人家用时8个月,我们3个月就全部建好。这一仗打下来打出了名气,今年,立体车库订单已达到8.5亿元。”高昭宗说。

  经营效益提升 职工自信增强

  卢正春说,水钢集团为了生存通过改革、管理和严格的考核,目前至少实现了3个变化: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高、职工收入稳步增长、厂区环境不断改善。

  在由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和“我的钢铁网”共同主办的2017年大宗商品市场高峰论坛上,水钢被授予2016年“白玉兰杯”最受欢迎优质建筑用钢品牌。

  据统计,2016年,水钢集团生产铁330万吨、钢333万吨;营业收入85亿元、同比减亏9.1亿元,比计划目标多减亏5.5亿元。

  “实现了经营整体‘不失血’,综合效益在首钢集团的排名从2013年的倒数第1上升至正数第2。同时,还抓住化解过剩产能的机会,以退为进,盘活厂房、设备、拆除产线等资源,谋划‘大三线’工业遗迹旅游、智慧物流等新产业,以城市服务商的身份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张新建说。

  一些受访的职工和基层干部说,连年亏损把大家的自信心亏到了极限,经过3年多的努力,公司发展正一步步从被动变为主动。

  “原来,天上乌云摞乌云,地下浮尘摞浮尘,现在,高炉拆了环境好了,自信心、战斗力也在慢慢回归。”罗源说。

[责任编辑: 谢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