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学者钱明作客贵阳孔学堂—— 细说阳明学对日本的影响
昨日上午,日本九州大学文学博士、浙江省儒学学会副会长钱明来到贵阳孔学堂,举办了题为“阳明学与日本的民族性格”的讲座,为现场听众理清阳明学的发展脉络及海外传播,他列举史实,引用文献,说明了阳明学对于日本文化的重要影响。
讲座中,钱明从五个方面探讨了阳明学在东亚地区的发展路径:“阳明学概念如何提出”、“阳明学如何传入日本”、“阳明学为什么被日本人喜爱”、“阳明学在日本如何展开”、“应该如何定义日本阳明学”。
他说,中国最早称阳明学说或阳明学派为“姚江学”或“良知学”,清代以后一般称“王学”或“陆王学”,而称“阳明学”者极为罕见。学者崇尚王阳明,但为避免被斥为异端邪说,并不直称“阳明学”,阳明学的概念最后是经由朝鲜半岛传向日本的,西方人又经由日本了解到阳明学。
阳明学为什么被日本人喜爱?钱明认为,因为相对于“温水般的朱子学”,日本人称“烈火般的阳明学”,较为符合切盼改变现状的社会中下层人的心理需要,所以但凡主张改革的、思想激进的、不满现实的人,大都会倾心于阳明学。而且,王阳明“文武全才”式的英雄形象是东亚国家普遍欣赏的。钱明说,幕末维新期的日本,阳明学已成为被中下层武士及町人所普遍接受的社会思潮。
因此,在当时日本的中下武士阶层中,信奉或倾心阳明学是他们共同的思想基础。由于阳明学本身就是一门主张政治革新,以图打破传统格套、改变既有秩序的学问,它就几乎成为主张改革的仁人志士们共同的思想武器。钱明说:“伊藤博文、大久保利通、涩泽荣一等日本名人均为阳明学的继承人。”
“可以说,阳明学与日本的民族性格、社会发展都联系紧密。”钱明认为,中日两国国体及不同历史发展模式决定了阳明学传播方向上的区别。日本人利用阳明学思想,走的是学问化加功利化的文化民族主义路径;而中国的阳明学者较多关注并直接参与了地方自治、乡村建设、族群重构等活动,日本阳明学发展到后来,已明显染上了强烈的国家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