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万山:农村幸福院 温暖老人心

22.12.2014  02:34

  中新网贵州频道12月12日电 题:铜仁万山:农村幸福院 温暖老人心

  作者 李英

 

  像往常一样,早上吃过早餐,下溪乡兴隆村79岁的留守老人陈世兴又乐呵呵的来到下溪乡兴隆村互助幸福院,和这里的老年朋友们围坐在电暖炉旁一块打起了扑克牌。自从这里建起了互助幸福院,陈世兴老人的晚年生活变得丰富快乐起来。

 

  初冬时节,走进下溪乡兴隆村互助幸福院,只见老人们三五成群,有的打牌,有的下象棋,其乐融融。这是万山区加快农村社会化养老体系建设,先行先试,探索出的农村养老互助模式,为万山空巢、留守老人带来的关怀、快乐和温暖。这种“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抱团养老、就地享福”的低成本互助养老模式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幸福院”。

 

  在下溪乡徐启刚副乡长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幸福院。文化活动室、厨房、保健室、图书室、院子四周一字排开着体育健身器材,细致而周全。在老人们的住宿的地方,记者看到,一间宿舍放着两个床位,棉被叠得整整齐齐,保健室里放着两张按摩椅,桌上放着几只按摩棒和血压计。为给老人们创造一个舒适理想的生活居住环境,今年年初,该乡将原乡政府约1300平方米老办公楼腾出来,为居住在这里的14位老人购置了床、被褥、衣柜、冰箱、电视、热水器等用品。望着院子四周搭建起的建筑架,徐乡长介绍,区里又投入20多万对院内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为的是给老人们创造更好的居住生活环境。

 

  “白天出门一把锁,晚上进门一盏灯”,随着大量青壮年告别乡村进入城市,农村留守老人问题正在日益凸显。近年来,为进一步推进农村社会化养老体系建设,区委、区政府把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亮点,探索出“334”农村养老互助模式。在互助幸福院实行三种养老互助模式,即“自带食材+集体补助”模式,“自愿缴费+政府补贴”模式,“自己种菜+社会支持”模式。并做好筹措建设资金,保证互助养老有场所,完善配套设施,确保入院老人能入住,搭建沟通平台,保障入院老人住得下的三个保障措施,给需要集中供养的老人提供场所,让他们住得下、住得好。通过这种334农村养老互助模式,真正切实解决农村空巢、独居老人和留守老人的养老难题,让他们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区老龄办副主任刘华云告诉记者:“建设幸福院,将有效解决农村空巢、留守、贫困高龄老人无地方娱乐、精神孤独凄凉的生存状况,为老年人提供了集中活动、互相照顾、快乐生活的自由空间,为老人子女外出务工解决后顾之忧,奏响了农村老年人和谐生活的幸福乐章。

 

  记者从区民政局了解到,万山区60岁以上老人有2.5万人,其中空巢、留守老人达5000余人,散居五保(老人)1074人。截止目前,全区已投入资金近100万元,建设15个农村互助幸福院,其中12个农村互助幸福院已建设完成,床位总数80张,惠及12个村的1000余名老人,3个农村互助幸福院正在建设,计划年底建设完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