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鞭逐绿谋赶超 武陵崛起新铜仁 ——新中国成立70周年铜仁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扬鞭逐绿谋赶超 武陵崛起新铜仁
——新中国成立70周年铜仁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铜仁,为黔东之“门户”,享有“黔中各郡邑,独美于铜仁”之赞誉。
70年来,铜仁从未停止奋进的步伐,迫切渴望畅通发展坦途,实现跨越崛起,让生态美与产业兴、百姓富“美美与共”。
唯有打通出山通道,方能畅通发展大道。新中国成立初期,铜仁全市仅有266.5公里的县乡公路。到“十二五”初期,铜仁高速公路仅有过境的沪昆高速公路,里程不足30公里。
铜仁坚持交通引领发展、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奋力打响交通突围战。党的十八大以来,铜仁相继迈入高铁时代,迎来县县通高速,实现“村村通”“组组通”,形成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等密切协同、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道路畅,百业兴。铜仁迅速崛起成为一片投资兴业的沃土,被评为“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成为贵州向东开放的前沿阵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铜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推动绿色发展,谋划跨越赶超。
围绕“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定位,铜仁着力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全力打造绿色发展高地、内陆开放要地、文化旅游胜地、安居乐业福地、风清气正净地。
为解决农业大而不强的局面,铜仁奋力加快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发展,重点培育生态茶、中药材、生态畜牧、蔬果、油茶、食用菌等6大主导产业。
目前,铜仁培育专业合作社1000多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00多家,全市茶园面积接近200万亩,油茶林超100万亩,玉屏黄桃、沿河空心李等精品果园达103.94万亩。
为扭转“一农独大、工业薄弱”局面,进入20世纪,铜仁便确定“强农稳区,兴工富区,旅游活区”的发展战略,已形成新材料、装备制造、新医药等为主的支柱产业和以石材、水、茶叶、中药材、特色食品为特色的地方工业体系。工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49年的5.9%提高到2018年的28.8%。
同时,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多彩的民族文化,铜仁实施“一带双核”推进全域旅游,成功打造了11个4A级景区,梵净山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景区。2018年,铜仁旅游总收入达到700多亿元。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最终目标。铜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聚焦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易地扶贫搬迁和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等“四场硬仗”,奋力撕下绝对贫困标签。
2012年以来,铜仁贫困发生率从30.45%降至2018年的4.4%,减贫102.91万人。铜仁广大农村群众彻底告别缺衣少食的艰苦日子,迎来丰衣足食的美好生活。
铜仁还精心织牢社保低保、医疗医保、教育发展民生三张网,创新实施普惠、特惠、精惠“三惠医疗”扶贫,推进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率先实施山村幼儿园建设计划等,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攀升并保持在全省前例。
70年沧桑巨变,2018年,铜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66.52亿元,是1949年的1316倍;农业总产值是1949年的2380倍;工业总产值是1949年的9309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1949年的8192倍。
迈进新时代,再战新征程。铜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正围绕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定位,奋力扬鞭逐绿谋新跨越,朝着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目标奋勇前行。(记者 杨聪)
[责任编辑: 刘昌馀 黄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