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精准扶贫的“大文章”

03.03.2015  18:27

    铜仁市位于武陵山区腹地,辖8个县2个区,均纳入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目前,全市共有7个扶贫开发重点县,涵盖125个贫困乡,1563个贫困村,306888户贫困户,贫困人口为1093251人。

    近年来,铜仁市结合实际,避免扶持措施“脱靶”,帮助贫困户“斩断穷根”,探索出了在全国推广的“铜仁经验”,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2012年3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全市农村贫困人口进行一次兜底性识别普查。在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区县有档的基础上,铜仁市率先在贵州省建立了市级贫困人口信息网络动态管理平台,为有效开展精准扶贫奠定了基础。

    2014年,铜仁市将扶贫工作与干部驻村工作有效结合,开展农村贫困人口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以“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户建档立卡,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脱贫目标,并实行动态调整。

    在实施《关于深入推进新阶段扶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后,仅2014年便减少贫困人口数23.06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5.82个百分点。

    此外,铜仁市还紧扣省委、省政府重点打造的“十张扶贫产业名片”,对茶叶、生猪、肉牛、中药材、绿壳蛋鸡、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进行重点扶持。

    本着“政府搭台、产业唱戏、金融支持、扶贫贴息、农民增收”的宗旨,铜仁市积极探索构建“四台一会”(管理平台、融资平台、担保平台、社会公示平台和信用协会)融资运作模式,努力用扶贫项目资金引导金融资金推动扶贫产业规模发展。

    2012年以来,全市先后有7个区县与国家开发银行贵州省分行建立了金融贷款合作关系,成立了融资和担保公司,明确了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具体办公,金融扶贫工作不断规范并顺利推进。开发性融资授信资金达33.2亿元,发放贷款13.2亿元,惠及茶叶、畜牧、中药材、食用菌和乡村旅游5大特色优势产业,覆盖32个中小企业、46个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3.3万户12.9万人实现增收致富,初步形成了“政府选择 重点产业、金融资金跟进扶持、多措并举防范风险、政银企农四方联动、壮大产业互利共赢”的合作发展模式,取得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良好成效。

    2012年,铜仁市不断建立和完善了农村产权流转体系、农村产权价值评估机制和农村“三权”登记管理办法,制定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实施意见》和《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及林权抵押贷款的指导意见》,在全市逐步推开农村“三权”抵押贷款工作。

    仅2014年,全市金融机构和国家开发银行贵州省分行发放贷款余额达10.69亿元,惠及农户10204户和273户企业。

    目前,铜仁市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信息化大背景下,探索发展农村扶贫开发新模式,将扶贫与电子商务有机融合,充分把握市场发展规律,让贫困农户掌握“捕鱼”本领,大力推进电商扶贫,将产业、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从根源上找准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

    2014年11月,铜仁市与阿里巴巴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铜仁农村电子商务成为阿里巴巴集团在中西部实施“千县万村”计划的第一个试点市。未来三年内力争开通2000个农村服务点,覆盖整个铜仁农村区域,以此来倒逼产业的发展,引领产业化扶贫的推进。

    据统计显示,2014年,铜仁有21.94万人越过2736元的贫困标准,实现脱贫。(戴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