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警方:警惕信用卡的境外盗刷

15.07.2014  11:06
近日,铜仁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察支队接到家住碧江区周女士报案称,国内信用卡在国外被人消费盗刷近10万元。

据受害人周女士介绍,2014年5月至6月期间,周女士与家人由铜仁出发,途经香港到欧洲等国旅游,于6月3日回国。6月21日周女士接到工商银行短信提示,她于6月21日消费了两笔,共计金额1万多欧元,折合人民币近10万元,周女士发现自己的信用卡可能被人盗用。次日,她前往工商银行查询了自己信用卡的交易情况,得知自己的信用卡在希腊被人消费了钟表和珠宝。随后周女士立即铜仁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察支队报案。

据周女士陈述,她之前在欧洲等国家消费都是用信用卡在网站上订酒店,周女士怀疑账号被盗了。

据了解,国内信用卡消费时可以选择设置密码,但在国外,只要有卡号和信用卡的后三码或者持卡人签名,就可以进行消费。还有可能是在ATM机取款或购物时被盗取信用卡信息,然后犯罪分子利用信息复制了信用卡。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使用信用卡出国血拼或完成网上支付已经成为许多人熟悉的消费方式,但由于境外刷卡无需密码,加之国内消费者安全消费意识不强、持有信用卡安全等级较低等问题,随之而来的境外盗刷风险也不容小觑。如何才能有效仍降低盗刷风险,避免因操作不当引起的麻烦及经济损失呢?

为此,铜仁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察支队日前分别与多家大型银行的信用卡中心联系,查阅了相关资料总结了一些就境外刷卡安全给出的实用建议及处置方法。

建议一:开通支付提醒功能

目前绝大多数信用卡被境外盗刷都是持卡人在收到银行支付提醒后发现处理的,因此,持卡人在前往境外消费前应确保已开通信用卡的短信支付提醒,保证自己能在第一时间知悉卡内金额变化,以便自己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建议二:刷卡用卡不离视线

由于不少境外信用卡盗刷案件都是因卡片信息泄漏而导致,因此建议持卡人在境外使用信用卡时,切忌保护好自己的卡片,不要让信用卡远离自己的视线范围。消费时切忌贪图方便把信用卡转交他人代刷,也不要随意将信用卡交给店员拿去结账,防止“别有用心”者借机盗取信用卡上的相关信息。此外,持卡人还应注意将身份证件及卡片分开存放,避免发生信用卡和身份证同时被盗、遗失而产生更大的盗刷风险。

建议三:妥善保管CVV2码

与国内设置交易密码进行刷卡不同,在境外的刷卡消费习惯一般只认签名不认密码,如持卡人在信用卡背后的签名栏处附有较难模仿的个性签名,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被模仿的盗刷风险。除了信用卡背面的签名,在境外消费时保护好印刷在签名栏旁的“CVV2码”也至关重要。CVV2是信用卡背面后三码,也被称作是信用卡防“克隆”的“安全码”,只要没有后三码信息,盗刷者即便获取了信用卡账号信息并成功制作了复制卡,取款或消费时也会被ATM机或POS机拒绝。另外,一般的境外网站在刷卡确认时,也都要输入CVV2码,没有CVV2码一般就无法进行网络支付。因此,用户在前往境外消费时,最好牢记自己的CVV2码,并用胶布将其覆盖或将其刮去,同时注意避免通过自己不熟悉的小网站随意输入或使用自己的信用卡信息及CVV2码购物,降低这三位数字被不法分子盗取的风险。

建议四:刷卡商户需有选择

据了解,目前境外刷卡环境总体安全,正规的购物中心、餐厅、酒店及机场一般都不存在刷卡信息被盗用的风险,但在部分小商户或临时摊点进行消费时还是应避免使用信用卡。持卡人在境外用卡时的确需要注意刷卡环境是否安全,在刷卡时对商户有所选择,如集市中使用独立POS机的小商铺或街边流动性摊点要有所警惕,可适当准备一些现金及零钱应对在这些小商户的消费需求。

建议五:回国后及时换卡

由于绝大多数的境外盗刷都是发生在持卡人回国以后,为保障账户信息安全,持卡人可在回国后致电发卡行申请换卡或在接到发卡行换卡建议时予以积极配合。也可以关闭无卡境外支付功能,基本上就无法在境外网站刷卡;有的银行则可以在网上自由设定网上支付额度,消费者可随即调整网上支付额度,避免网上购物的盗刷,将风险降到最低。

建议六:购买信用卡保险

除了提升防盗刷的安全意识,避免自身不当操作带来的风险,前往东南亚等境外盗刷风险较高国家旅游消费的游客也可选择按需购买相关的盗刷保险增加自己的赔付保障。据悉,目前已有多家中外保险公司将信用卡在境外使用时因遗失或盗抢被盗刷所造成的损失列入了旅游意外险或财产险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