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就绿色坦途 点亮幸福生活
10.06.2015 18:37
本文来源: 林业厅
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86%,森林覆盖率45%,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在前不久发布的《2014贵阳市环境状况公报》中,这组数字特别惹眼。
不仅因为百分比数字背后展现的“凉爽天气、清爽空气、爽眼风光”,还是依靠科技创新、转变发展方式、防治污染等一系列新举措,贵阳在环境保护上不断进行着实践与探索。
调结构产业迅猛发展
作为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城市,贵阳如果再走逐步工业化、产业梯次转移的老路,重污染城市的今天就是贵阳的明天。
要想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贵阳选择做好创新驱动这篇文章。
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从无到有、精彩亮相,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贵阳合作站、北京技术市场贵阳服务平台在贵阳成功实践,一年来,北京输出到贵阳的技术合同485项,成交额42.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7%和2.8倍。
身处西南腹地的贵阳实现了共享北京的科技资源,500多名高科技人才到贵阳落户,全市国家级研发机构增至26个,带动产业转型在创新驱动中强势突破。
在科技元素的注入下,煤电铝、煤电磷等传统产业转型加快。清镇煤电铝、息烽煤电磷等“四个一体化”项目实施,贵钢新特材料短流程、黔轮胎异地技改一期工程投产,北汽福田与贵州云马合作的新能源客车投产下线,奇瑞轻型客车H3、H5系列生产线转产至贵阳。
同时,消耗资源少的大数据产业在贵阳后发先行。戴尔、惠普、博科通讯等重量级企业的落地,大数据交易所、众筹交易所等高含金量项目的实施,
把贵阳推向了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前台。在刚刚结束的“2015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暨全球大数据时代贵阳峰会”,近200亿元的大数据产业项目签约落户,“数谷贵阳”正在悄然崛起。
新医药大健康产业也在贵阳蓄势待发,2014年,集中开工建设总投资146亿元的36个新医药项目,占全省的54%;着力打造西部科技金融创新城市和互联网金融创新城市,新兴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逐步形成......一大批节能、环保、高效的高端产业正在黔中腹地迅猛发展。
重治理天更蓝水更绿
去年以来,贵阳市结合实际,推进“蓝天保护计划”、“碧水治理计划”、“绿地保护计划”三大措施,打造出符合贵阳特色,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的大气、水体、绿地污染防治贵阳新经验。
保护蓝天,推进总量减排,淘汰落后产能。贵阳围绕空气质量专项整治,先后开展扬尘污染治理、机动车尾气治理、餐饮油烟治理等七项整治工作。2014年,完成全市60万户居民天然气置换工作,淘汰黄标车1.43万辆,淘汰落后产能82.4万吨,二氧化碳减排43.78万吨。
综合整治,保护碧水。贵阳推进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阿哈水库及其重要支流的整治,建立红枫湖、百花湖水质在线监测平台。2014年,仅协调环保、生态公安、属地政府等开展保护“两湖一库”联合执法行动就达35次, 拆除违章建筑11700平方米。
精耕细作现有资源,增加绿地面积。实施黔灵山公园、鹿冲关森林公园等一系列景观提升工程,增加绿地面积和活动空间5.85万平方米。去年以来,贵阳完成营造林18.15万亩,义务植树615.36万株。花溪十里河滩、小车河湿地公园,成为市民近郊的休闲娱乐地,也成了城市涵养水源、保护生态的重要场所。
生态文明理念已经贯穿到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修建性详规、城市设计等贵阳的多个层级规划中。去年5月,全面启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等十项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重点任务,截至目前,在划定生态红线、建立生态补偿、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生态执法联动等十个领域,贵阳都走在全省前列。
本文来源: 林业厅
10.06.2015 18:37
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