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文书 民族文化的瑰宝

25.09.2015  12:58


“锦屏文书王”,长202厘米、宽52厘米,共101行,2888字

  一张张泛黄的文书,一块块青秀的古碑,或立于光绪年间亦或是刻于道光年间,每次发现,总会引起无数专家学者的激烈谈论和无限遐想。这便是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锦屏文书。

  锦屏文书载着西南地区清水江流域林业社会变迁发展史,而位于清水江畔,素有“南方林区皇冠上的明珠”、“绿色抒情诗”之美称的锦屏县,是清水江“木商文化”发祥地。早在明清时期,朝廷就在锦屏开设“木市”、广征“皇木”,从此锦屏成为朝廷兴修皇宫圣殿广征“皇木”之地。当地苗寨侗寨群众和来自江南、江浙等地的汉族人民在锦屏从事木材贸易和人工造林、管林工作,木材贸易空前繁荣。由此,形成了一种较为成熟、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乃至世界林业史上堪称独特的林业生产关系,产生了大量的山林植造、佃山造林、山林管护、木材买卖、木材水运及人工拖运、纠纷调解等民间契约,这些契约便统称为锦屏文书。


国内外专家在锦屏文斗苗寨考察清代文书

  锦屏森林覆盖率达71.3%,漫山遍野的人工杉木林、原始森林及原始次生林随处可见,由此产生的锦屏文书数量庞大,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锦屏县内民间至今还保留着10万件明代、清代和民国时期的锦屏文书,而以锦屏为中心的清水江中下游地区的锦屏文书总数可达40万余件。


2010年10月在锦屏举行的“锦屏文书暨清水江木商文化研讨会”现场

  锦屏文书主要记录了私有制时期林业资源的培植、管理、经营及收益分配的做法、经验,对当今林业体制改革,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具有现实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是贵州乃至西南的林业经济、林业社会及林业生态的珍贵文献遗产,是反映“苗疆”社会五百年人工营林史的“活化石”,更是破解锦屏等清水江流域地区长期以来山常青水常绿“社会基因密码”的“金钥匙”。

  2009年12月21日,新华通讯社刊载了《一纸林契:五百年砍不败的青山——贵州省锦屏县林权制度变迁调查》一文,反映锦屏县依靠契约文化促进林业发展的历史,对现今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给予了启示与借鉴。当时便引起了国家林业局的高度重视,先后组织调研组深入锦屏等各县开展调研。


群众在清水江上放排

  锦屏文书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入学者视野,到2002年国内外专家学者组成的考察组对锦屏文书和锦屏传统村落的专题考察,再到2010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充分体现了锦屏文书的民族文化魅力和历史研究价值。

  正如牛津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柯大卫所说:“锦屏契约非常珍贵,像这样大量、系统地反映一个地方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契约在中国少有,在世界上也不多见,完全有基础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锦屏文书的发现,填补了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少数民族地区缺少封建契约文书和缺少反映林业生产关系的历史文献的空白,为研究清水江历史文化及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直接的历史人类学依据。


卦治奕世永遵石刻锦屏文书

  一幅幅百年尘封的历史书卷,不断地与世人见面,每一次新的发现都会引起国内外学术界极大的反响,而各级党委政府更是不遗余力的加大投入,全力开展锦屏文书的抢救和保护工作。

  时任国务委员陈至立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先后对“锦屏文书”的征集、保护与研究开发作出重要批示,锦屏文书抢救保护工作由民间、学术机构的自发组织,走上以政府机构统一部署的工作轨道。2011年,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获批立项,凯里学院、贵州大学和中山大学3所高等院校中标,将进一步加大对锦屏文书的研究和保护力度。


契约文书

  锦屏文书自发现以来,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结合各自的研究方向,进行艰苦细致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贵州苗族林业契约文书汇编(1736—1950)》、《清水江文书》、《贵州文斗寨苗族契约法律文书汇编——姜元泽家藏契约文书》等书刊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取得良好的社会影响。

  而作为锦屏文书最早发现地的锦屏县,从2006年起,县委县政府就把锦屏文书的抢救保护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抢救和保护锦屏文书领导小组,并且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组织开展各项工作。特别是锦屏文书被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后,抢救和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快。


工作人员将征集到的锦屏文书归档

  2010年以来,锦屏先后累计投入专项资金4000多万元,修建“锦屏文书特藏馆”,开展锦屏文书征集、整理、裱糊、入库数字化、编辑出版图书等规范化建设保护工作。

  为了更好地宣传锦屏文书这一民族文化瑰宝,锦屏县从2013年起,积极筹备,计划出版大型丛书《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锦屏文书》。《锦屏文书》丛书包括《锦屏文书指南》、《锦屏文书总目提要》、《锦屏文书》(影印件)、《魅力锦屏文书》(论文集)以及考释等。2014年底已完成17944条著录条目的整理,共210万字。


工作人员对整理过的锦屏文书进行数字化处理

  目前,征集到的5万余件锦屏文书已全部入馆,各项工作基本完成,“锦屏文书特藏馆”将于9月30日正式开馆。特藏馆打造了一个聚文书展示、历史教育、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公共文化设施。届时,市民、游客可在锦屏文书特藏馆,一览锦屏文书历史资料、图表、图片、模型和实物,见证锦屏文书这一我国现今保存最完整、最系统、最集中的历史文献以及贵州乃至全人类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此外,还邀请国内外文化专家学者齐聚文书特藏馆,对锦屏文书抢救、保护与开发利用进行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