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县勺米镇坡脚村“小三招”为村集体经济积累增收
新华网贵州频道8月6日电 近年来,水城县勺米镇坡脚村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中,按照“支部牵头、党员带动、群众参与”的要求,以资源为优势,以富民为目标,采取支部领办、上争下筹、地企共建等方式,把党支部的政治优势与产业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了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在2013年,该村人均纯收入就已达6180元,到今天,该村累计获取的集体经济已有30余万元。
支部领办,盘活土地资源
“农民要致富,支部来带动”。在勺米镇坡脚村,一句简单的话道出了村党支部在村民心里的位置。要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必须探索现有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坡脚村总面积10.8平方公里,气候温和,土地酸碱度适中,特别适合发展种养殖业。2011年8月,经过慎重思考,村“两委”班子决定在村里土地资源上做文章,成立了民裕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支部+合作社+土地+农户”的合作方式,充分把土地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资源。2013年6月,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本村气候、土地资源优势,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引进了六盘水聚亨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社与公司签定了3000亩茶叶种植合作协议,建设水城县现代高效有机茶叶基地。根据协议规定村支两委负责土地流转,合作社负责基地管理,村级集体占10%股份。目前,该基地已种植茶叶1056亩,第二期即将种植2000亩,预计每年将增加集体经济收入60万元。
上争下筹,培育经济实体
有经济就要有实体,2012年3月,根据境内和周边企业多、流动人员频繁、农产品交易零散的现状,坡脚村采取以合作社为主体投资,村支“两委”负责实施的方式,投入资金66万余元,建设坡脚村“民裕农贸市场”,同步小康帮扶单位市财政局积极向上争取到六盘水市商务粮食局、水城县经信局补助建设资金15万元,全部作为村级集体资产入股到合作社中,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场地平整和河堤建设工作,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后,在改善服务环境,带动本村及周边群众增收外,每年还将为村集体创造近6万元的收入。2013年,村支“两委”争取上级财政支持,与合作社共同投资建设党员蔬菜大棚基地,现建成的21个大棚全部租赁给合作社社员经营,每个大棚每年收取租金1000元,承包金额的30%作为村级集体经济,虽然收入不多,但已见成效,正计划扩大规模。今年,在六盘水市财政局的协调和帮助下,坡脚村已申报了100万元美丽乡村产业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项目,发展特色土鸡林下生态养殖。申请到的项目资金全部作为村集体经济入股合作社,养鸡收入的29%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使用。
地企共建,发展服务经济
在充分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后,坡脚村党支部利用村内企业资源,发挥地企优势互补作用,采取服务创收方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累。村境内有年产30万吨的个体煤矿3对、年产240万吨的国营煤矿1个,每年煤矿企业因土地补偿、招收民工、矿群纠纷等引起冲突矛盾,其调解工作都需要村支“两委”的长期支持和服务。村党支部主动作为,积极协调好矿群关系、干群关系,积极服务企业发展,在同等条件下,村境内企业优先招收坡脚村农民工,在村支两委的协调下,已组织本村农民工300余人到企业务工,每年全村农民务工收入达600余万元。在带动村民就业、增收的同时,村党支部组建了运输车队,积极协调村内企业,为运输车队提供货源和周转资金,从运输车队的营业收入中提成6%作为村集体经济,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3万多元。(冯坤华 朱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