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创建新型农村社区 开启群众生产生活新常态

24.11.2014  17:44

    新华网贵州频道11月24日电  图书阅览室、多功能办公厅、创业致富“抱团”发展……近两年来,贵州镇远投入财政资金630余万元,努力创建新型农村社区取得阶段性成效。

    11月17日至18日,笔者跟随贵州省“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评估验收组走访了镇远县柏杨坪村、思南塘村、黄桑田村、木溪村、铺田村等10个农村社区,发现农村社区村寨群众办事不出村,开启了群众生产生活新常态。

    农村社区真方便

    村寨道路、用电、用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健全。社区建有办公楼房、便民利民大厅,下设党务服务、农村经济服务、社会事业服务、公共卫生服务、社会保障服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服务六个窗口;均设有图书阅览室、经济发展室、防灾减灾室、多功能室、卫生计生室、文体娱乐健身室、综治调解室、警务室等。室外健身活动场所、党务村务公开栏、宣传栏应有尽有。

    “我们社区建了这个亲子联络室,供留守儿童与外出打工的父母视频对话。在以前连通电话都难,更不必说视频通话了。”黄桑田村干介绍说。“以前群众办点小事都得跑镇上,特别是老人更是不方便。现在好了,农村社区建设后,办事找社区,不用跑镇上了。”青溪镇铺田村杨支书说。目前,社区各项服务功能不断完善,达到了利民、便民、安民、富民的效果。

    在羊坪镇响水村,几名群众正通过民生监督平台查询信息。查询了养老保险、惠民政策、村务公开、合作医疗等内容。镇远县将实行民生监督查询平台全覆盖,真正把信息送到群众“手指尖”,做到群众和村干之间,群众与群众之间相互监督,群众查询信息再也不用跑镇上了。

    群众创业有保险

    在10个农村社区试点建设中,群众创业致富能手不断涌现。花山沟生态示范园负责人李安吉说:“过去,农民发展生产非常单一,个体承担生产风险的能力非常脆弱。农村社区成立后,农民生产信息来源更加广泛,致富的路子多了,特别是成立合作社,把农民联合起来成为风险承担共同体,利益共享,实际上为群众致富系上了保险带。” 目前已经形成林下养鸡、养羊、养猪、种植等多种合作社组织,整合了资源,群众创业致富实现“抱团”发展。

    规划合理、管理有序、卫生整洁、设施齐备、服务到位的新型农村社区,为广大农村群众基本提供了生活保障、健康保健、小病医治、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基本信息获取、基本文化娱乐、矛盾纠纷调解等便民工作。

    据了解,镇远县共110个村、16个社区居委会,已全面启动了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每年按30%到50%的比例推进。目前已建立了43个农村社区,下一步将继续稳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实现全县农村社区实验全覆盖。(李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