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将举办贵州镇远报京三月三讨葱文化节
报京“三月三”情人节、播种节,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报京北侗大寨就会进行几天狂欢,青年男女以葱蒜示爱,踩芦笙、唱山歌、吃长桌饭、喝侗家特酿米酒,之后就开始了勤劳的耕作。
新华网贵州频道4月1日电 笔者在镇远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了解到,镇远将举办贵州镇远报京三月三讨葱文化节,现已经成立了镇远县“贵州·镇远报京三月三讨葱文化节”筹备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活动策划组、旅游基础设施推进组、环境整治组等八个工作组,各工作组正在进行活动的筹备工作。活动定于2015年4月21日(农历三月初三)在镇远县报京乡报京大寨举行。“报京三月三”已于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报京大寨在2014年“1.25”失火受灾后,在省、州、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关心下,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在广大媒体朋友的关注下,现已重建房屋222栋,村民于春节前全部乔迁新居。
本次活动以传承弘扬“报京三月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契机,将报京大寨的淳朴民风,崭新面貌,民族风情展示给广大宾朋。镇远县对大寨重建进行整体规划,欲将报京大寨打造成既有民族特色又有现代气息的AAAA级景区,形成“南有肇兴、北有报京”的侗族文化旅游发展格局,同时亦将其打造为灾后重建、危房改造、生态移民的示范点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样板点。目前,工程主体建设已经完成,正在完善附属设施建设。
经了解,节庆当天将有迎宾客、民族歌舞表演、侗家喜摆长桌宴、莫嘎树下对情歌、捞鱼捞虾送笆篓、意中情人讨葱篮、民族狂欢舞会等活动。(徐世钊)
报京三月三简介:
报京古称“京挡洞”,位于贵州省镇远县城39公里的山区,是北侗地区最具侗族特点的村寨,东邻三穗县,南接剑河县。现居住着450多户,2300多人,是报京侗族的中心寨,全寨没有一户其它民族杂居,是纯粹的侗族人口居住的寨子,无论从民风民俗、服饰、节日等方面报京大寨都是黔东南州保持最完整的北侗民族村寨代表。
报京侗族三月初三是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独有的传统节日,又名“播种节”,俗称“讨葱蒜”。
传说报京侗族“三月三”起源于古代的耕种。侗家是以桐子树开花为播种时节,但有一年桐子树没有开花,结果误了农时,致当年饥荒。于是,寨老决定不再以桐子开花为播种的日子,而是以每年三月三为播种的日子。又一传说一对侗族男女为争取自由婚姻,遭到寨老惩治,这对情人悲愤至极,投入深潭殉情。为纪念这对情人,报京侗族未婚后生在“三月三”期间都要到洗葱塘边向心爱的情妹讨笆篓、讨葱蒜,互相定情,共表倾心,而“三月三”也由此被人们称为报京侗族的“讨葱蒜”。
清晨,未出嫁的姑娘们相约到寨边的水田中、溪沟里捞鱼虾,燃起篝火烧烤、或煮酸辣汤锅,与前来讨笆篓(笆篓:竹篾编成的小篓,用于装鱼虾)的侗族男青年一起享用。在野炊的过程中打情骂俏声不断,看似不经意的姑娘们则暗自选择心上人。野炊结束,姑娘们到菜园里扯葱蒜,再拿到寨中池塘清洗。然后按照当地风俗,手提竹篮列队在古树下站好,等候心上人来讨取。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其中有男女双方的父母、家亲内戚。男青年们看准自己心仪的姑娘,便走过去讨要。在得到竹篮后,拉起姑娘撒腿就跑。这时,人群中发出欢呼声,站在人群中的男女双方的亲人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午时,大寨的各个入口处都有侗族妇女把关,外寨的客人要喝上一口“拦门酒”才放行。寨老与贵宾相携进入芦笙场,铁炮响起,人们手拉手随着芦笙的节奏感,围成一圈又一圈缓缓踏步起舞。
晚饭吃“龙席”,长长的桌子放着美味佳肴,主客分两边围坐。饮酒时,要唱酒歌来调节气氛。一唱一答,饶有情趣。
晚上,人们来到花坡和竹林中大树下,观看青年男女们吹木叶、唱情歌的情景。那缠绵悠扬的歌声一直飘荡到深夜,有的则通宵达旦。
报京侗族“三月三”这一传统节日,历史悠久,风味古朴,独具特色。对于研究我国的侗族发展史、民族艺术学、民族学、民俗学、历史学等学术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报京居民善歌舞,报京侗歌以曲调婉啭、音色细碎见长,听了令人柔肠百结、荡气回肠。主要有山歌、酒歌、伴嫁歌等,舞蹈主要是以芦笙舞为代表。(资料来源:镇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