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长城遭人为破坏严重 保护条例成一纸空文
央广网北京8月16日消息(记者王远)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中国长城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其建造时间之长,分布地域之广,影响力之大,是其他文物不可比拟的。作为我国的标志性建筑,长城的保护修缮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日前,据中国长城学会秘书长吴国强透露,调查显示,受长期以来地震、洪灾、风雨侵蚀等自然因素影响,长城的保护状况不容乐观。
在15日举行的“长城精神与长城文化“的媒体座谈会上,中国长城学会的秘书长吴国强透露,受长期以来的自然因素的影响,长城的保护状况不容乐观。他以明长城为例进行了说明,目前明长城的墙体只有8.2%保存状况较为良好,而74.1%的保存状况非常差,甚至只剩下了地面的基础部分。吴国强认为,眼下的长城面临着相当严重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威胁,特别是近年来人为破坏有加剧的趋势。
据了解,个别地方政府在开发利用长城资源的时候,过于追求眼前的利益、局部利益,随意开挖,多次发生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破坏长城的事件。上世纪80年代文物普查的时候,宁夏长城有1500多公里,800公里左右可见墙体。而到了90年代中期,可见墙体目前只有500多公里。而如今,只剩下300公里左右了。在2004年的时候,宁夏的中卫为了建速生林,用推土机拆了300多米的长城,而当调查组问及此事的时候,当地则居然根据不知道这是长城。此外,由于缺乏保护的知识和意识,在偏远的地区从长城上取砖取土、平整道路、种植作物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在2003年7月到2004年4月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河北董家口长城的城墙从完好无损到瓦砾遍地,原因竟然是当地百姓为了5角钱一只的蝎子、几元钱一条的蛇,纷纷到城墙里去逮蝎子、捉蛇。
早在2006年,我国就出台了《长城保护条例》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部对已建的文物颁发的国家级的法律文件。但是有专家指出,《长城保护条例》目前还处在一纸空文的阶段,因为它只是一个说明性的文件,并没有具体的细则,也缺乏执法者。保护长城不是说文物部门去努力就能解决的问题,还需要各个部门的参与,也需要全社会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