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贵州篇】长征路上 苗族老人和鸡鸣三省的沧桑巨变

15.09.2016  03:06

九月桂花香正浓。9月13日,“磅礴乌蒙毕节行•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采访团一行来到毕节市七星关区林口镇鸡鸣三省村进行采访。村里90岁的苗族侯明扬,向记者讲述了这里的历史和红军的故事,以及村子80多年来的沧桑巨变。

我们住的这里不知什么时候起就叫鸡鸣三省村。我是1926年出生的,从小就在河边放牛长大。”1935年,侯明扬第一次在村里遇见了红军,“他们身穿灰绿色衣服,打着绑腿,脚穿草鞋,扛着枪。当时,我们发现他们边走边吃红色的小野果子(救军粮),我看他们对我毫无恶意,于是我就带他们到寨子中。他们在村寨中一家姓周的院里坐下休息,并在寨中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叫百姓不要害怕,他们是为穷人打天下的,百姓们听后都十分高兴,一时整个村寨都沸腾起来。

侯明扬老人口中的鸡鸣三省,鸡鸣三省位于七星关区林口镇北部,距林口镇集镇所在地12公里,距城区57公里,西临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坡头镇,北接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水潦乡,素有“一鸡鸣、三省闻”之称。1935年2月5日,中央红军从四川水潦,经三岔河渡口来到鸡鸣三省小庄子,并在此召开政治局常委分工会议。会议从实质上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为纪念“鸡鸣三省”会议,中共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署于1996年设立了“鸡鸣三省”纪念碑。“鸡鸣三省”四个大字为萧克将军亲笔题写。

侯明扬说,村子里面修了公路,修了纪念碑。“鸡鸣三省”被共青团贵州省委授予“贵州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称号。“人渐渐多了,党和政府都很关心我们老百姓。如今,村子里面还要发展红色旅游,让更多人知道这个地方,到这片红军当年留下足迹的地方来走走看看。

2009年,由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中国地域文化中心、中国无形资产研究院、中华口碑中心联合组成中国“鸡鸣三省”文化地理考察组,对林口镇“鸡鸣三省”进行考察,并评选出中国诸多三省交界位置中10处最具代表性的“鸡鸣三省”标志地,其中林口镇“鸡鸣三省”排名第一标志地。

2009年,原毕节市委、市政府委托相关部门按照“一心、一轴、三片区”(一心:以纪念馆为中心,陈列革命烈士的物品,着重体现红色文化的主题;一轴:以纪念碑为整个区域的骨架,形成一条贯穿各广场,景观的动脉;三片区:购物区、休息区及生活配套服务区)的设计理念对“鸡鸣三省”红色文化旅游景区进行了进一步规划。2013年,鸡鸣三省村实施了“两个硬化”和通组路硬化工程,共实施串户路硬化4360米,院坝硬化12780平方米,3.5宽的通组路硬化3200米,有70%以上的群众得到享受,群众的生活环境、交通运输条件得到了改善。据悉,七星关区充分利用“鸡鸣三省”会议“红色历史”这个不可复制的优势,与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有机结合,着力打造鸡鸣三省旅游景区,走以红色旅游为龙头的旅游产业发展道路。规划中的景观将有红军长征博物馆、纪念广场、红军度假村等。(来源:贵阳网—贵阳日报 记者 周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