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顺县热水村村支书王真兰:"葡萄沟"里的"女汉子"

02.03.2015  20:36

    长顺县摆所镇热水村是一个偏远的少数民族村寨,由原来的热水、坝地、冗云三村合并而成,九成以上村民都是布依族。

    十年前,这里因为山多土少,土地贫瘠,是出了名的穷山沟,被村民们叫做“下三村”“黑三角”,“好男上门上三村,有女不嫁下三村”成为当时村民们生活的最真实写照。如今,这里家家户户种上了紫王葡萄,养上了绿壳蛋鸡,成了远近闻名的“葡萄沟”,成为“长顺四宝”重要的产业基地。

    说起热水村的巨变,不得不提到热水村的“女汉子”村支书王真兰,正是她的返乡创业,改变了热水村。2008年,王真兰升任贵州移动长顺县分公司的营业厅经理,过着常人羡慕的“白领生活”。但就在这时,原乡党委书记找到了她,希望她能够返乡当村干部,为全村群众做下服务。回乡当村官,就等于放弃在移动公司打拼了这么多年的努力和待遇,说不心痛那是假的,但在几翻反复的思忖之后,王真兰还是在家人的支持下回到了家乡当起了月薪仅几百元的村官。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开时的艳丽,却不知道她背后的艰辛。刚到任时,看到其它村发展产业,王真兰不示弱,但在动员村民发展金银花种植时,有的村民却当场给她泼冷水:“一直以来,祖祖辈辈都是种玉米、水稻,金银花又吃不饱,土地都种植了那东西,我们吃哪样啊!”在努力动员无果的情况下,王真兰毅然带领全体村干部开始承包荒坡种植金银花,她就是想让大家改变对热水村的看法,要让“黑三角”变成“金三角”。哪知道,第一次创业就让她和她的伙伴们受到了重创,气候、技术、资金等原因,让他们彻底失败了。但在那一年,县、乡领导就觉得热水村这一干部集体敢闯敢干,是一个能干事会干事的集体。这时,她无形中在村民心里树立了一个誓要挖起山乡穷根的“女汉子”形象——敢想、敢说、带头干……一个坐惯了办公室的“白领”,在劳作时丝毫不输给村民,村民从心底里被彻底征服,王真兰在村民中渐渐有了人气和威望。这一年,她被村民们一致推选为村支书。

    2011年,长顺县加速“四化整合”发展,实施农业产业换代升级战略,推行了一系列“产业化提升农业”的惠农政策,将原来“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多种农特产品,集中力量重点打造成为以绿壳鸡蛋、高钙苹果、紫王葡萄、优质核桃为主的“长顺四宝”。看到这个机会,王真兰带领和动员村民们将1万多亩基本种不出庄稼的穷山坡和荒山坡种上了葡萄。

    这次,王真兰汲取了上次创业缺乏技术支撑的教训,带领村民们到四川成都、贵州清镇、三都水族自治县等葡萄种得好的地方学习考察,并将葡萄种植技术编印成手册发给大家。县里看到热水村群众发展葡萄产业的积极性很高,便在营盘派驻了葡萄种植的技术指导工作队,并花20万元从成都请来了葡萄种植专家杨显富指导村民们种植。

    有的群众提出,葡萄管理需要资金。热水村本来就穷,群众没有多余的资金投入在葡萄管理上。王真兰多次到县里争取项目和资金扶持,同时利用自己在县里多年的人脉资源,往返于县里各金融部门之间,为农户们协调贷款。

    王真兰的带动下,紫王葡萄产业“一夜”之间在热水村扎下了根,家家户户从原来的粮农变成了果农,如今的种植规模已发展到3万亩20公里长廊的环线。2014年热水村3万亩葡萄喜获丰收,采摘期间,“葡萄沟”里旅游观光车、休闲自驾车络绎不绝,成为了长顺“春赏杜鹃,夏观潮井,秋摘鲜果,冬品银杏”四季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村民们享受到了产业发展带来的成果,年底很多村民都买了车,有的还盖起了新楼。

    如今,在村民们眼里,王真兰不只是能干的“女汉子”,还是挖掉了他们穷根的“女神”。(杨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