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顺召开大扶贫行动战略誓师大会 决战决胜同步小康

29.12.2015  11:01

长顺召开大扶贫行动战略誓师大会

决战决胜同步小康

      本报讯(记者  胡丽华)“我宣誓:脱贫攻坚、同步小康,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我坚决立下愚公移山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抓铁有痕的干劲、决战决胜的信心,不辱使命、攻坚克难、全力以赴,坚决打赢精准脱贫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懈努力奋斗!”12月23日,长顺县召开大扶贫战略行动誓师大会,在该县县委书记高晓昀、县长李友军的带领下,全县500余名干部职工共同发出庄严的承诺。

        长顺地处黔中经济区,是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该县创造了“一业为主,多品共融,种养结合,以短养长”的长顺扶贫模式;造就了骨干实干的背篼干部精神;打造了高钙苹果、紫王葡萄、绿壳鸡蛋、小米核桃四大产业,最大程度地覆盖了贫困农户。尽管如此,目前,长顺县还有1.35万户5.01万人贫困人口。随着我国发出2020年同步小康的决战令,贵州省也制定了同步小康的大扶贫行动,并制定了路线图。在此情况下,长顺干部职工共同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州委关于脱贫攻坚的战略决策部署,进一步动员全县上下精准制定全县脱贫攻坚作战图、任务书,举全县之力精准发力,聚全民之智精准出击,坚决打赢精准脱贫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确保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誓师大会上,高晓昀说,要运用好“1+10”文件等政策,向上对接,乡下传达,打好组合拳;要精准识别对象真扶贫,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贫困人口进行“回头看”,逐一核实认定,真正把全县所有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底子摸实,做到底数清、原因明、施策准;要做强做大产业“真扶贫”,推进产业扶贫工程,彻底解决贫困群众造血能力不强的问题,牢固树立产业发展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的理念,按照全县产业发展规划,实现特色产业对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扶贫资金引导机制,鼓励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贫困村建立生产基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要增强群众素质“拔穷根”,不断激发群众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要提升基础设施“强支撑”,以路、水、电、房为重点,优先安排和加快实施贫困村组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要不断改革创新“破难题”,用改革创新的思维去思考,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去破解精准扶贫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充分激活改革对扶贫开发的牵引带动力。

        长顺县县长李友军说,要紧盯目标,坚定脱贫信心,确保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个问题抓实脱贫举措。通过把真正贫困的人区分出来,真正把对象识别精准、把原因分析清楚、把管理梳理规范,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紧紧抓住“党委主责、政府主抓、干部主帮、基层主推、社会主扶”五个关键环节,逐级落实责任,真刀真枪参与脱贫开发工作;紧紧围绕“五个一批”,以户为单元、分户派出“时间表”、制定“路线图”,序时推进,并创新模式,编制项目,做到不漏组,不漏户;实行严格评估机制,按照摘帽标准验收,要实行逐户销号,做到脱贫到人,脱没脱要同群众一起算账,要群众认账,确保不脱贫不脱钩。

        在誓师大会上,长顺县与各部门及乡镇签订了脱贫责任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