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民政部门在庙会等热点地区开展救助工作

20.02.2015  18:39

新华网北京2月20日电(记者林苗苗)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节日期间,北京的各大庙会熙熙攘攘,很多人前来体验传统民俗。然而,在热闹的庙会里,还有这样一群并不起眼的身影,在寒冬里为需要帮助的人们忙碌、坚守。

“85后”庞晨是北京市西城区救助管理咨询站的一名工作人员。今年是他进站工作的第一个春节,也是新婚后的第一个春节。按照“老理”,大年初二他应该同妻子一起“回娘家”。然而,这个春节,庞晨的排班是大年三十到初二。他要与数位同事一起,在白云观庙会周边值守。

在白云观庙会周边巡视的北京市西城区救助管理咨询站杨站长告诉记者,各大庙会人流密集,因此成为流浪乞讨人员愿意前往的场所。节日期间,西城区在救助站现有工作人员的基础上,从西城区民政局机关抽调18名工作人员,充实救助力量。此外,要求每天提前4小时上岗,在庙会等人流密集地点增派人员。

大年初一凌晨5点,庞晨和同事就要在白云观周边到岗。然而,救助工作有时得不到乞讨人员甚至公众的理解。庞晨初一上午的工作并不顺利:在与一名乞讨的残疾人进行沟通劝导时,庞晨和同事不仅挨了骂,还被泼了水。

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往年经验,乞讨人员中约六成是“老面孔”,也就是“职业乞讨者”,另外四成是确有困难的。“职业乞讨者”基本不愿意前往救助站接受救助,而是通过乞讨牟利。工作人员表示,希望公众能更加理性地看待乞讨行为,尽量通过公益组织等正规渠道奉献爱心。

除了每逢节假日总要加班加点,日常的救助工作也是平凡而艰辛。据了解,2014年,西城区救助站共救助1944人次。2015年春节前夕,救助流浪乞讨人员47人次,其中购买车票返乡29人,在站内安置和医疗救助16人。而数字的背后,是工作人员365天的值守巡视,是夜晚放心不下流浪人员的探望,是牺牲与家人团圆的宝贵时间。

是挺苦,但也挺光荣。”庞晨说,“我们的工作不可能干出轰轰烈烈的事,但看到确有困难的人得到了帮助,心中就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