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阿哈水库底泥环保疏浚实验项目启动运行

01.12.2015  18:18

    近日,阿哈水库底泥环保疏浚实验项目正式启动运行,这是我市探索底泥环保疏浚实验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全国首个亚高原喀斯特山地型深水人工湖库环保底泥疏浚实验工程。

    记者从市两湖一库管理局获悉,该项目由市两湖一库管理局在2014年正式启动实验,今年11月初试运行,预计在2016年5月前后完成。该项目借鉴国内环保清淤工程实践和经验,通过清除部分污染严重的库区底泥,采取环保疏浚、余水处理等工程技术手段,减少库区内源污染,稳定工程区域水质。

    本次阿哈水库底泥环保疏浚项目位于游鱼河汇流区域,具体为路司寨大坡与茶耳岩之间的库区,区域南北长约750米、东西长约650米,疏浚实验面积约为19.6万平方米,底泥开挖厚度约0.6米,疏浚方量约为10万立方米。疏浚工程实验同步对疏浚余水进行分级处理,确保其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从而还库回用;对疏浚产生的污泥进行处置,达到资源化利用的要求,确保不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根据实验项目规划,该项工程将在余水处理和污泥处理上达到较为理想的工程预期效果。在余水处理方面,工程采用微波三级沉淀法处理技术,对阿哈水库底泥疏浚余水进行处理,不对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处理的余水总磷、总氮、COD、氨氮、SS、铁、锰、硫粪大肠杆菌达到地表三类还湖的要求。在污泥处理方面,将含水率为95%至98%的污泥,通过压滤和自然干化处理使含水率达到60%至70%,最终外运进行资源化利用,不产生二次污染。

    据市两湖一库管理局阿哈水库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阿哈水库自1962年建库以来,由于工业和城镇化发展,导致库区污染底泥淤积严重,城市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阿哈水库水深达28米,属山地型人工湖泊,也是贵阳市的重要饮用水源地,同类水库在全国还没有成功疏浚的经验可供借鉴。

    此次实施环保底泥疏浚实验项目,旨在研究山地型深水湖泊疏浚的可行性和二次污染防控、风险防控的技术措施,以便为阿哈水库全库疏浚乃至贵州省同类水库的疏浚可行性、环境影响评价等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将极大减少阿哈水库库区内源污染,提高水库有效库容,保障市民饮水安全,产生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记者 刘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