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通过能源开发水土保持补偿机制 让“荒漠”变绿洲

20.09.2014  19:02

陕西省神木县神东公司大柳塔矿区水保治理示范工程。远处长满植被的地方治理前本为沙漠。张伟/摄

人民网榆林9月20日电(张伟)“通过近些年的水土保持治理工作,神东公司所在的神木大柳塔镇自然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以前是出门看不到绿,风一刮全是沙,通过治理将矿区的植被覆盖率由3%提高到了60%以上,现在是出门看不到沙,风一刮全是绿浪。”对于神东矿区水土保持工作带来的好处,老神东人王义感触最深。

2014年9月18日至19日,陕西全省煤油气水土保持补偿费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榆林市召开。陕西全省水保系统的参会干部现场观摩了榆阳区黄家圪崂、谢家峁、神木县九龙山、大观园、孙家岔露天煤矿,神东公司大柳塔等煤油气水土保持补偿费项目工程。了解陕西能源开发水土保持补偿机制建立为生态环境的治理带来的好处。感受废弃的矿区、开采区、荒山废地经过治理后变成生态宝地的直观变化。

自2007年开始,作为全国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重点监督区的陕西率先在全国建立能源开发水土保持补偿机制,并制定了计征标准。2008年11月正式实施后,每年可征收补偿费近10亿元,既弥补了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修复资金不足的问题,又切实增强了企业环保意识。此举,在全国开创了先河。此举也为陕西的水土保持工作带来了新的开端。

记者从陕西全省煤油气水土保持补偿费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上了解到,目前,全省水土流失补偿费征收工作正在全面展开。征收的水土保持补偿费最终是要用之于水土保持的,这是陕西省煤油气水土保持补偿费管理使用的最高宗旨。2013年,陕西全省下达煤油气补偿费使用项目资金计划8.19亿元,其中省级4.95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12平方千米,资金计划下达创历年最高。截至2013年年底,全省累计下达计划资金24.50亿元,其中省级13.12亿元,市级6.17亿元,县级5.21亿元,开展了矿区水保治理、水源区水保治理、水环境综合整治、水土保持生态长廊、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淤地坝除险加固、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等重点工程建设,共治理水土流失区域3000多平方千米,极大地推动了全省水土流失治理的步伐。

会议现场,据陕西省水保局副局长宋晓强介绍,自陕西省煤油气项目实施以来,陕西全省共实施项目700多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0多平方公里,新修梯田1.12万公顷、水保林9.16万公顷、经济林2.97万公顷、封禁治理11.17万公顷、维修加固淤地坝184座,神府榆地区煤矿沉陷区栽植生态沙棘林1.1万公顷。煤油气项目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十一五”期间,陕西共完成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投资60亿元,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1万平方千米。根据陕西省水保局规划,2020年陕西要建成100个以上水土保持示范园区,基本实现水土保持示范园区省内全覆盖;每个市建成一个水土保持科普展室。其中“十二五”期间,建成省级水土保持示范园区60个以上、国家级10个以上,建成以“西安水土保持科普体验馆”为代表的室内展室5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