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化办园”打造贵州山区学前教育“升级版”
新华社贵阳11月8日电(记者骆飞)在距离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城20多公里外的荆角乡杉树幼儿园里,个头不高的彭琴慧正与老师们一起教学。一年来,身为乡中心幼儿园园长的她几乎每周都到这里按照当地集团化办园要求进行交流指导,见证着山村学前教育“从无到有再到优”的“蜕变”。
集团化办园,是德江县在2013年启动的农村学前教育管理模式,目前形成了以县级优质幼儿园开办分园、优质幼儿园对口帮扶薄弱幼儿园等梯级管理模式。
在彭慧琴眼里,这所于2014年由民房改建的山村幼儿园尽管设施、师资等起初并不完善,却结束了村里幼儿“无园上”的历史,更是不少农村留守儿童的幸福乐园。“这里的变化就像蚂蚁搬家一样,尽管缓慢,但不断完善。”她高兴地说。
记者看到,幼儿园室外活动场上铺设着青绿色的塑胶草皮,配备着沙池、水景及功能多样的大型玩具等。室内则分出了活动室、午睡房等功能区。走廊、楼道及围墙上的绘画充满童趣。
“村里开园时间不长,但师资、设施等可以说是‘高配’,如教学功能区设置、每班‘两教一保’等都参照县、乡两级中心幼儿园标准。”彭琴慧说,集团办园以强带弱,极大提升了村里学前教育水平。
今年46岁的余春芬是德江县实验幼儿园园长,同时也是德江县幼教集团理事会理事长。谈到近年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扎根基层教育一线20多年的她感触颇深。
“以往全县幼儿园数量少,且发展不均衡,优质资源都集中在县城,使得城里孩子‘入园难’、农村孩子‘无园上’。”余春芬说,探索集团化办学,在增加农村幼儿园数量的基础上,更提升了办学水平。
当前,德江县形成了以县实验幼儿园为总园,引领其2个独立分园带动全县21个乡镇中心幼儿园,并辐射所有山村幼儿园。形成了县级、乡镇级的20多个幼教集团。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德江县教育局局长郑刚介绍,当前全县21个乡镇均有一所公办幼儿园,加之利用农村闲置民房等改建的259所山村幼儿园,实现了公办幼儿园在集镇和农村全覆盖。
同时,集团化办园将县级集团总院的办园模式、教学理念等复制到乡镇中心园,再复制到山村幼儿园。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正是大力兴建山村幼儿园和推行集团化办园,地处中国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铜仁市,不断提升农村学前教育“软、硬件”,拉长学前教育短板,在实现学前教育“保基本、促公平”的过程中,推动农村学前教育“提质升级”,打造山区学前教育“升级版”。
铜仁市教育局局长龙丽红说,建山村幼儿园是保障全市所有3至6周岁适龄儿童能“有园上”,集团化办园则突出“管好园”,让孩子们都“上好园”。“这是贫困山区发展学前教育的积极探索,也是当前脱贫攻坚阶段,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力抓手。”
据了解,目前铜仁市共有幼儿园635所,山村幼儿园2005个,农村学前三年毛入学率由之前的45%提升至84%,并形成36个幼教集团,实现对全市山村幼儿园全覆盖。该市于今年启动山村幼儿园提质升级3年行动计划,将在2018年实现所有山村幼儿园标准化建设。
[责任编辑: 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