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生态美 旅游旺 百姓乐

15.04.2015  17:19

    新华网贵州频道4月15日电  这几天,雷山县郎德镇郎德苗寨39岁的妇女梁凤要比平常的时候忙得多,每天得接待20人左右的游客,大都是亲子游散客。

    “每天能赚上500元,应该没问题!”4月14日,梁凤边忙准备游客饭菜边说。

    梁凤能有这般收入,得益于郎德苗寨鬼斧神工的风雨桥、清澈见底的小河、美丽宁静的田园风光、依山傍水的吊脚楼群,满山皆绿的环境,和古朴浓郁的民风民情。

    “依靠这些原生态资源,让我们吃上了旅游饭,过上了小康生活!”梁凤美滋滋。

    镶在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雷山,森林覆盖率达72%,由于欠发达欠开发,给当地人保存下完整的原生态资源,特别是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唐宋服饰、明清建筑、魏晋歌舞等遗风随处可见。

    荒山播绿,见缝插绿。近年来,雷山通过实施植树造林、天保工程等举措来强化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先后投入5600余万元完成公益林建设1.84万亩、退耕还林资源保护工程0.52万亩、防护林工程建设0.16万亩,投入3000万元实施乌开河等流域水土流失治理10余公里。发展沼气池5500余口,有效缓解森林保护与林区内群众生产生活用柴作燃能日益突出的矛盾。全县森林覆盖率由1998年的58.58%上升到2014年的72%,一座生态良好、风光秀丽、环境宜人的“绿色生态雷山”向世人呈现。

    青山绿水中趟出金山银山来。雷山把茶叶、果树、中药材等绿色产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不仅绿化荒山,保护生态,还致富农民。目前,该县建成优质茶叶14.78万亩、果树2万余亩、中药材1.2万亩、无公害蔬菜2.6万亩。仅茶叶,去年实现综合产值达8.78亿元,受益农户1.46万户4万余人,茶农来自茶叶的收入人均达2000元。

    良好的生态,赋予雷山古朴浓郁、多彩多姿的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100多个多元化苗族村寨星罗棋布,苗年、鼓藏节、银饰锻造工艺等1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1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耀眼夺目。该县依托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发展中保护,乡村旅游产业风生水起,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去年,该县接待游客478.5万人,同比增长23.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7.6亿元,同比增长28.4%,目前,该县发展360户农家乐,直接从事旅游行业人数达6000余人,带动5万农民发展银饰、剌绣、蜡染、黑毛猪、中药材、林下鸡等特色经济。

    西江镇麻料村38岁的潘世龙是潘氏家族第六代银匠传承人,2011年,他瞄准西江景区每年上百万的游客量,在西江苗寨游方街上开了家“苗王银庄”,去年纯收入达60万元。今年扩大规模,接连开了三家连锁店,把生意做到湖南凤凰城去。

    在雷山,像潘世龙这样的人,搭上旅游的“快车”,靠传统手工技艺脱贫致富奔小康就达1.2万人。

    如今,天蓝、水净、地绿的和美雷山犹如巨大的磁场,吸引着八方游客慕名而来。(潘国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