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6万农民喜发生态“财”

18.07.2014  13:34

生态黑毛猪鼓足农民钱袋子。

    新华网贵州频道7月18日电 “养了80头生态黑毛猪,一年利润达八九万,比过去做木材生意强10多倍!”46岁的雷山县方祥乡雀鸟村村民杨兴华偷着乐。

    杨兴华原是方祥乡雀鸟村一带“有名”的生意木材老板,每年都穿梭在方祥各个村寨“走私”木材,一年到头辛辛苦苦,能赚上8000多元,除生产生活开支外,所剩无几,2009年开始实行生态补偿后,更是断了他的财路。2011年,杨兴华也开始转业发展传统的黑毛猪,由于生态良好,造就了猪的肉质鲜嫩、口感回香的品质,用他的话来说,黑毛猪吃的是山野菜,喝的是山泉山,出了栏的个个都是“金元宝”。现在杨兴华发展到存栏80头的养猪场,虽然卖出的价格比市场贵些,但往往还是供不应求。

    这只是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辖区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程惠及群众的一个缩影。

    据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岑应辉介绍说,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从2009年开始,至2013年,已成功兑现2149.71万元,受益农户6000余户。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不仅惠及了雷公山腹地的农民,而且提高了农民的护林意识,转变了农民发展观念。

    雀鸟村村支书吴贤告诉笔者,因为生态环境好,村民们搞的种养业普遍质量和价格都比其他地方高,村民们得的实惠越多,爱护山林的那份心也更足了,发展绿色经济的那份劲更大。

    当地农民利用丰富的生态资源大发展乡村旅游、茶叶、天麻、折耳根等绿色经济,纷纷走上了小康之路。地处雷公山腹地半山腰的丹江镇乌东村依托田园风光和水系景观,发展体验观光旅游,吸引了众多的亲子游,今年1至6月,该村接待游客1.3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立足荒山资源优势,发展茶叶1200亩。去年,该村人均纯收入到6218元,距小康生活只差一步之遥。

    据悉,该县依靠生态资源从事乡村旅游、茶叶、天麻、林下鸡、金花淑、杨梅、葡萄等特色经济发展的农民就达6万人,年创下的产值逾10亿元。如今行走在雷公山腹地,满眼皆绿,林下鸡鸭成群,林中茶叶香飘,林枝结硕果,构筑了一幅幅多彩的生态美丽画券,编帜着雷山农民的小康梦。(潘国雄)

茶叶成为农民增收的“摇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