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这一片绿水青山——安徽蚌埠“首法”护航美丽龙子湖
人民网合肥4月21日电(胡磊 王远)天朗气清,绿树掩映,溪流潺潺,百鸟啾啾……初次踏足这片土地的人们,往往会被这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吸引。龙子湖景区位于安徽省蚌埠市,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
近日,人民网安徽频道从蚌埠市获悉,《蚌埠市龙子湖景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将龙子湖景区保护的适用范围、监督职责,以及针对龙子湖景区的水资源环境、绿化植被、动植物资源、地形地貌和空气质量等方面设立了具体的条款。
据了解,这是蚌埠市获得地方立法权后在立法权限范围内制定的第一部实体法。
2015年5月,蚌埠市成为全国284个被赋予地方立法权的设区市之一,立法权限设定在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三个方面,围绕这三个城市建设主体方向, 首部立法立什么?蚌埠市人大常委会经过广泛征求立法项目建议,并与市政府沟通协商,经市委同意,确定将《蚌埠市龙子湖景区条例》作为蚌埠市首个地方实体法立法项目。
“龙子湖景区是蚌埠宝贵的自然资源、城市名片和山水园林城市的标志性景观,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城市形象,也关系到全体市民的切身利益。”蚌埠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何金良说,龙子湖景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保护,一直备受人大代表和全市人民关注,也备受市人大常委会关注。对龙子湖景区的保护进行立法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龙子湖景区保护工作也具备良好的实践基础,何金良指出,近年来,蚌埠市积极做好龙子湖景区的规划、建设和保护工作,景区的品位、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龙子湖及周边环境得到持续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立法要接地气,要能够切实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确定将规划和保护龙子湖景区作为蚌埠市首部立法项目后,蚌埠市政府法制办主任王鹏介绍说,遵循立法“体现蚌埠特色,突出问题导向”的原则,针对规划和保护龙子湖的具体立法内容进行了考察,在考察、了解了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以及徐州市等地立法保护景区的做法后,认为龙子湖景区在建设、利用、保护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集中在这个区域,急需通过立法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因此,根据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原则确定了立法保护的范围。
“《条例》实施后,必将使景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迈入一个新的阶段,龙子湖景区将会更加秀美。”龙子湖景区东侧绿地花都小区居民周浩说。
高效、高质立法构筑景区保护屏障
2015年5月21日,安徽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蚌埠市开始行使地方立法权。蚌埠市人大常委会经过广泛征求立法项目建议,并与市政府沟通协商,经市委同意,确定将《蚌埠市龙子湖景区条例》作为蚌埠市首个地方实体法立法项目。经过调研、论证、起草、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审议等各环节,《条例》经过蚌埠市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后表决通过,提请蚌埠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并通过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从被赋予立法权,到确定立法项目,再到调研,到最终表决通过,蚌埠市制定《条例》的过程仅仅半年时间,相比南京、徐州等地,时间效率上非常突出。
在提升立法效率的同时,《条例》的立法质量也很明显,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这得到了法律界人士认可,《条例》的立法模式、具体内容都有巨大的创新和突破,对龙子湖景区规划、建设、保护、利用与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一部法律制定得是否科学,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更要经得起法理上的推敲,还必须与上位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无缝对接。蚌埠首部地方法规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作为参与并见证了《条例》起草的全过程,蚌埠市人大常委会立法顾问和法律顾问、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葛先园对此深有感触。“《条例》非常全面具体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葛先园说,这部法规考虑得十分全面,涵盖了规划、建设、保护、利用和管理的方方面面。
据了解,《条例》共计六章43条,分为总则、规划与建设、保护、利用和管理、法律责任、附则等。遵照《条例》,景区内的水资源环境、绿化植被、动植物资源、地形地貌和空气质量等方面成为龙子湖景区保护的适用范围,尤其是“禁止在景区内违反规划新建或者扩建商品住宅等与景区资源保护无关的非公共建筑和设施。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违反规划侵占、出让或者变相出让景区土地等资源”等条款,让景区保护的管理有了硬性规定,执法部门对景区的保护和管理也有章可循。
另外,《条例》还规定,蚌埠市人大常委会可以通过对景区详细规划的制定和修改情况的审议,或通过执法检查对《条例》贯彻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这也成为《条例》的亮点之一。蚌埠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主任王宏认为,对市人大常委会监督职责的明确,有利于监督景区建设、保护、利用和管理工作。
“蚌埠是全省首批拥有立法权的城市,在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进程中,各级人大责任重大。我们要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充分用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职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何金良表示,回看这部条例出台的前后,在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如期实现了各项立法目标,既锻炼了地方立法机关队伍,也让蚌埠市人大常委会今后开展立法工作显得从容且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