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里一道靓丽风景线:加班加点确保轨交建设

02.10.2014  12:56

  10月1日,国庆节黄金周第一天,当很多人选择回家与亲朋好友相聚时,在贵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各个工地上,建设者却仍在照常忙碌。他们放弃休息时间,坚守一线,为了贵阳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早日建成默默付出,成为节日里的靓丽风景线。

   凌晨三四点下班是常事

  早上7点,贵阳火车站人声鼎沸,旅客们迈着匆匆脚步,开启了黄金周的行程。不远处的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第七工作段火车站站围挡区内,丁宏胜已开始当天的钢筋加工工作。

  今年52岁的丁宏胜是湖北钟祥人,常年在外做工。国庆节到了,儿子和老伴希望他回家看看,想到工作紧张,他没敢答应。

  钢筋加工是个精细活。一个桩基的钢筋笼一般由底笼、中笼、顶笼组成,位置不同,加工要求也就不一样。切割、焊接、捆扎……丁宏胜和四五个工友一起,分工合作,一天可以生产3套钢筋笼。

  据第七工作段总工程师卢松柏介绍,火车站站是1号线和4号线的换乘站,采用明挖法施工。为确保基坑稳固,共需设置桩基271根,按每个桩基3个钢筋笼计算,需要800多个钢筋笼。

  由于地处中心城区,混凝土搅拌车晚上十二点才能进城,下钢筋笼、浇灌混凝土只能在晚上进行。“对我来说,凌晨三四点钟下班是经常的事。但这份基础工作必须得做好,不能因为我们影响了工程建设。”丁宏胜说。

   工地已经成了我的家

  早上8点,邢法宁来到1号线第七工作段火车站站铁龙宾馆施工区域,仔细查看115、117号桩基的施工情况。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原本一天可以完成的桩基花了一个星期。

  邢法宁是河南济源市人,从5月份火车站开始施工后,他就作为技术负责人驻守在这里。“工地已经成了我的家。”邢法宁说,前不久,在老家工作的妻子辞了工作,来到轨交建设工地上,照顾他的起居。“项目工期紧、任务重,国庆我回不了家,只能打个电话问候父母一声了。

  铁龙宾馆施工区域是邢法宁国庆节期间的重点关注对象。在117号桩施工中,因现场地质情况与地勘资料不符,造成该桩钻进三次,回填两次,但邢法宁并未气馁:“目前,地勘单位正对铁龙宾馆周边进行地勘补勘工作,补勘人员和设备已经进场,等勘察报道出来后,我们会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保证桩基施工不间断。

   进度快了,我苦点也值

  检查电线线路,布置隧道灯光……早上8点半,46岁的崔逊年已经在火沙区间施工竖井忙活开了。

  来自安徽桐城的崔逊年,负责的是隧道施工用电。每天,崔逊年都要在工友们下井之前布置好灯光。崔逊年说,隧道所在的位置岩层坚硬,之前一直采用冷挖法施工,用破碎锤凿进,效率很低。“机器都坏了好几台,但隧道每天只能推进20公分,向前挖一米要5天时间。

  经过协调,几天前,施工方开始使用“多打孔,少装药”的弱爆破方式开挖,每天可推进一米。但这也给崔逊年的工作增加了压力:以前,他每天只需检查一次线路,布置一次灯光;现在,每次爆破前,他都必须及时收拾好照明设备,等爆破结束后再次布置现场灯光。

  “这样进度快多了,虽然我是比以前苦点,但苦得值。”崔逊年说。

  本报记者 唐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