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再添“中国制造”新名片(第一现场)
基甘博尼大桥全景。
新华社发
达累斯萨拉姆居民纷纷走上大桥,体验发展带来的便利。
本报记者 李志伟摄
当地时间4月19日上午,坦桑尼亚基甘博尼大桥全线贯通。这座现代化大桥由中国中铁建工集团和中国中铁大桥局组成联合体承建,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大的斜拉式跨海大桥,被坦桑尼亚民众誉为“东非最壮观的桥”“东非第一大桥”。大桥为库拉西尼海湾带来憧憬与希望,非洲大陆又多一张“中国制造”名片。坦桑尼亚总统马古富力、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吕友清等与上万名坦桑尼亚民众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在基甘博尼大桥通车仪式上,马古富力总统高度赞扬中国中铁建工集团和中国中铁大桥局为坦桑尼亚提供的精品工程,让坦桑尼亚人民圆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梦想。他宣布以该国国父尼雷尔的名字命名基甘博尼大桥。上万名民众欢声雷动。他们身着节日盛装,来参观这座“中国制造”的现代化大桥。许多人拿起手机跟大桥来一张自拍照,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基甘博尼大桥连接坦桑尼亚第一大城市达累斯萨拉姆市区与海洋资源丰富的基甘博尼半岛,是一座双塔单索面斜拉桥,造价1.35亿美元,全长680米,主跨度200米,桥面宽32米,双向6车道,采用国际标准设计、施工,于2012年9月开工建设。
此前,一道浅浅的海湾将达累斯萨拉姆与基甘博尼半岛阻隔开来,百姓只能乘渡轮或绕道30多公里往返于两地之间。早在1933年,政府便规划修建一座桥连接海湾两岸,但一直未能实现。“过去我们要苦等渡轮,坐船又不安全,现在只需几分钟就可过桥。”建筑材料供应商阿里·基尤勒兴奋地向记者表示,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的第一步,未来这片区域会有更好的发展,老百姓的生活会更好。
一桥飞架,从此天堑变通途。大桥缩短了距离,为达累斯萨拉姆发展拓宽了空间。达累斯萨拉姆市民尼安比向本报记者表示:“我为这座大桥感到非常骄傲,这是我们国家的一件大事。大桥通车让人们节约了时间,也让达累斯萨拉姆更加现代化了。”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穆亦龙向本报记者表示:“这座大桥将促进中坦友谊,还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众生活改善。”马古富力认为,这座大桥将成为坦桑尼亚的地标建筑,见证当地的幸福生活。
通车后的基甘博尼大桥平坦如砥,这也是中坦人民真诚友谊铺就的通往未来的坦途。承建大桥项目的中铁建工东非公司前身便是坦赞铁路建设者,坦赞铁路交付使用后,他们继续承担着铁路设施维修、保养工作。上世纪90年代在当地注册并逐步壮大,公司承建了如今坦桑尼亚主要城市70%以上的房建工程,并连续3次荣获坦桑尼亚最佳外资承包商奖。
坦赞铁路的精神在延续。中铁建工东非公司董事长胡波表示,大桥项目所在的海域地质情况复杂,进场时,整个水面是一个大的深海沼泽区,每天施工都要小心翼翼,陷入沼泽就有生命危险。许多技术人员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他们昼夜奋战在工地上,大桥凝聚着他们的汗水与心血。
在施工过程中,中国公司为当地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工人。据介绍,大桥工程建设为坦桑尼亚创造了5000多个就业岗位,主要人员本地化率达到90%,管理层本地化率达30%。穆亦龙说,这既为当地就业提供支持,也能让企业更好地融入所在国。
“中国公司带来的不仅仅是品质,更是一种信任。”尼安比说,“这种信任从坦赞铁路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基甘博尼大桥业主、坦桑尼亚国家社保基金工程部副部长卡里姆·马塔卡向本报记者表示:“中国中铁不但修建了一座完美的桥梁,还为当地做了很多好事。坦桑尼亚愿与中国兄弟一起发展。”
吕友清对本报记者表示,坦桑尼亚80%以上的政府工程是由中国公司承建,中国公司在当地受到广泛欢迎,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公司优异的工程质量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吕友清介绍说,中坦当前的经贸合作可以用“4个50亿美元”形容:中坦双边贸易额超过50亿美元,中国对坦直接投资超过50亿美元,正在建设的中坦合作项目达50亿美元,中坦签署产能合作项目超过50亿美元。“中坦经贸合作处于非常好的发展阶段。”他说,坦桑尼亚是印度洋沿岸重要国家,口岸优势非常明显,中坦正在合作建设的巴加莫约港口,将成为非洲大陆重要的物流中心和制造业中心。
(本报达累斯萨拉姆4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