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付卡消费存风险工商提示注意防范
本报讯 如今,预付费式的会员卡已经成为都市人的一种时尚。健身卡、美容卡、电影卡、就餐卡、洗车卡……持卡一族手中的卡五花八门。预付式消费卡是商家以其信用作担保的一种变相融资行为,消费者先付费后享受服务,但由于提供服务的滞后性以及诚信体系的不完善,消费者在得到一定优惠的同时,却可能面临损失同期利息、限制选择范围、遭遇不平等格式条款等风险。
家住市南路的罗女士,带外孙去一游乐场玩,却被游乐场以预付卡过期为由拒之门外,罗女士只得向工商执法人员求助,这才维护了自身的权益。
去年,罗女士在某游乐场为外孙办了一张预付卡,预存300元,可以消费15次。办卡后,罗女士只带外孙玩了8次。前几天,趁着天气晴好,罗女士又带外孙到这个游乐场玩,可游乐场工作人员却告诉她,卡的有效期限只有半年,现在已经过期,不能使用。
“卡上没有注明有效期,而且办卡时你们也没告诉我这张卡的有效期。”双方争执不下,罗女士就向12315投诉。工商人员介入调查后认为,商家在为消费者办卡时并未明确告知该卡的有效期,也未在卡上注明开卡日期和有效期限,如今却以预付卡过期为由拒绝继续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属于侵犯消费者知情权、限制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经调解,游乐场工作人员同意罗女士继续使用该卡的剩余消费次数。
省工商局针对频频出现的购卡容易退卡难、服务承诺不兑现、消费记录不明晰、商家携款潜逃等“预付费式”消费问题发布提醒,告知广大消费者虽然预付款消费能获得实惠和便利,但一定要慎重选择,合理规避消费风险。
近年来,因为预付卡而产生的投诉不断攀升,据了解,消费者反映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服务项目和质量与开卡时的承诺不一致。商家起初以高折扣或免费体验吸引消费者,但当消费者付款办了卡后,服务却大打折扣,甚至出现“货不对版”的现象,当消费者产生异议时,面临的往往是“交款容易退款难”状况。二是中途要求增加费用或频繁推销产品。这一现象多出现在美容美发行业,工作人员在服务过程中不断向消费者推销产品,有的甚至采用胁迫式的手段要求消费者购买或试用某些产品。三是限期使用的预付卡到期后无法退回消费余额。由于办理预付款消费卡时,在开卡协议或消费卡上一般都限定了使用期限和相关条款,给在限期内没消费完的消费者造成了金钱上的损失。四是经营主体发生变化后,消费者维权困难。由于对经营者的经营状况并不了解,消费者往往处于被动接管的地位,无法预知商家在经营中的变故,一旦经营困难、破产、倒闭,消费者的权益将难以得到保护,更有极个别经营者可能乘机诈骗,甚至携款潜逃。
省工商局提醒,在办理预付式消费前,首先要认真查验经营者的营业执照等手续,尽量选择规模较大、口碑较好、经营状况良好的商家;其次,要与商家签订正式的书面合同,特别要注意其中是否存在限制性规定和格式条款;还要注意在预付式消费中,商家往往会设置不同金额和时限的套餐吸引顾客,金额越高、时限越长越优惠,但风险也就越高,这时消费者就要尽量避免一次性投入过多金额和过长时间。
此外,消费者还应妥善保留合同、发票等证据,随时关注商家近期的经营状况,如得知经营者的营业状况出现问题,要及时退卡,一旦发现商家突然停业、转让,需及时向当地消协或工商部门12315投诉,积极采取措施挽回损失。
(本报记者 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