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阳风华镇张老汉家不一样的年终“总结会”

19.02.2016  20:17

    新华网贵阳2月19日电(通讯员石芝谋 张洪林)“你们都出去一年了,今天回来过年,趁这个机会我们算一下今年的收入,也算开个家庭年终总结会吧。”身为父亲的张帮华发话。

    “爸,今年一年没有找多少钱,可能是受全国经济的影响,外面的钱不好找,我们两个人除干打尽才找了3万多元,比去年将近少了1万元,不过这3万元我们会上交‘国库’。”儿子张强向父亲坦白直言。

    “今年你们找的钱自己收好,我不差钱了,今年我种7亩菜除去开销差不多还剩3万多一点。

    “这样算起来,要是当初听您老爸的,我不外出打工,和您一起种菜,今年10万元的收入是完全不成问题的。”张强掐指一算。

    农历腊月二十七日晚,贵州省绥阳县光明村村民张帮华家里其乐融融,一家团圆饭在儿子张强夫妇二人回到家不到3个小时里“如期”进行。

    上世纪90年代,张邦华和儿子一样,也怀着一颗走出去闯一闯、看一看的心,先后走遍广东、福建、浙江等地,一直为生活忙于奔波。2005年因父亲患病返乡,从零起步,开始从事农业种植。在他看来,从事农业种植不仅能照顾父母,而且还不受人约束。“现在卖菜比原来方便多了,特别是去年政府‘一事一议’把路修到我们家门口,到县城卖菜不到20分钟,整整比原来少花一半的时间,而且路好走。”他笑着告诉笔者,“我一年只种三季,干半年耍半年。10年来,从家中建新房到儿子的婚事,再到去年家中买车,都是种菜 ‘种’出来的。

    张强听着父亲数家珍,不时敬佩父亲几句。

    “你们知道老爷子种菜在我们这个地方出了名的能手,明年你们是外出打工还是跟我一起搞自己的蔬菜产业,你们要早点给我个信呗,我好准备农用物资,”张帮华抛出了“总结会”的中心话题。

    张强用疑惑的眼神望着父亲,前些年都是动员父亲他出去打工,如今,却劝他在家头搞种植业。

    “远走不如近拿抓,年后就别出去咯了,还是一起种菜吧!一是咱今年改变种植方式,建温室大棚弥补以前一年只种三季的缺陷,种返季节蔬菜;二是现在发展蔬菜种植,政府不但有政策支持,还有资金补助;三是现在我们家门口正在建服装产业生态园,不愁销路;四是工业大道、高速公路已经修到家门口,到遵义也就40分钟,运输十分方便。”张邦华给张子讲四个方面的有利‘条件’。

    的确,十年来,张邦华从最开始的每年只种一季西瓜,到后来蔬菜种植,探索总结出一条与别人截然不同的种植方法。春茬种瓜豆,端午节前夏季西红柿上市一直卖到9月份,秋季再上市一茬豇豆。在种的蔬菜品类中,张邦华最得意的还是自己的西红柿种植水平,既能提前上市、又错过同行西红柿上市高峰期,又比同行晚半月收市,并且病害很少发生。

    “在外打工加上加班一月才4千来块钱,开销又大,又不自由,还真不如种菜收入高。那就跟着爸爸干。”张强举杯向父亲“表态”。

    火红的灯笼门上挂,喜庆的春联墙上贴,吉祥的年画窗上粘,节日的农家小院处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透过窗花剪纸,笔者看见一家人算收入、谈发展、憧憬中国梦有说有笑的美好生活画面。

[责任编辑: 实习编辑赵汇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