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消费更加多元“富足”

18.10.2017  17:55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记者任沁沁 蒋成 杨丁淼)清晨5点钟,张乾发动了他的五十铃箱式货车,里面装满了即将送往各个餐馆的已消毒餐具。

    三年前,他还是广东一家石材厂的农民工,为了让家人过得更好,乘着国家鼓励创业的春风,他决定返乡创业。

    2013年7月,贵州省关岭县首家餐具消毒中心成立了。如今,每个月净收入3万元。“以前,连饭都吃不饱;现在不仅吃上了好饭,还赚上了餐饮行业的钱。想买啥买啥,想去哪去哪。”谈及近年来的变迁,这位实现了“富足”的农民创业者张乾笑出声来。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2016年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为30.1%,比2012年下降2.9个百分点,已接近联合国划分的20%—30%的富足标准。

    居民恩格尔系数的下降,标志着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契合了中国改革发展的价值指向——人民的获得感。

    10月17日是中国第四个扶贫日,也是第25个国际消除贫困日。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9月6日,侗族妇女在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侗寨做手工刺绣。近年来,贵州省黎平县大力实施“千名绣娘”培育工程,培训提升当地苗族、侗族绣娘的刺绣技艺,采取“合作社+基地+绣娘”的形式,通过企业创新带动,推动传统工艺标准化、规模化、文创化和市场化,解决当地贫困妇女家门口就业和照顾家庭孩子问题,成为当地群众脱贫增收的新门路。新华社发(杨代富 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显示,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

    过去五年,中共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前四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564万人,年均1391万人,今年至少减少1000万人,5年平均下来,每年减贫人数在1300万人以上,持续走在全球减贫事业的前列。

    世界银行行长金墉近日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秋季年会开幕记者会上说,中国扶贫开发经验值得其他中等收入国家借鉴。

    “中国通过经济改革,融入全球市场,帮助数亿人摆脱贫困,全球极端贫困人口比重从上世纪90年代的近40%降至目前的10%左右,其中绝大部分贡献来自中国,这是人类扶贫开发史上的重要篇章。”他说。

    从贫困到富足,最直接的表现,是民众消费结构的多元、升级、个性。数据显示,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正在由生存型向发展型、由物质型向服务型、由传统型向新型消费升级,且趋势越来越明显、速度越来越快。

    为了扩大业务规模,张乾购买了一辆中型五十铃箱式货车,一辆11座面包车,一辆7座商务车。

    家人的生活水平也在提升。在老家盖上了三层小洋楼,张乾还准备在县城买套房,让两个儿子在那里接受更好的教育。他还计划着以后多带家人到外地旅游、购物。

    麦肯锡一份报告测算,到2022年,中国年收入在6万—22.9万元人民币的中产阶层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75%,中产阶层购买力及接受国内外新品牌、新生活方式的态度和敢于尝鲜的性格,正在重塑中国消费市场。

    10月2日,游客在贵州省安顺市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当日是国庆长假第二天,各地景区迎来客流高峰。国家旅游局预计,10月1日至8日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7.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将达到5900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0%和12.2%。新华社发(陈熙 摄)

    以旅游业为代表的高品质休闲消费,正在成为稳增长及社会投资的重要标的。今年上半年,中国旅游人数达25.37亿人次,其中出境游0.62亿人次。此前,中国已连续四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

    《2017国庆中秋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显示,双节期间,旅游对泛消费行业综合贡献度已超过70%。旅游对餐饮、娱乐、住宿、购物等4个行业的贡献度均在5成以上。

    “旅游需要‘有钱、有闲、有意愿’,三十余年间的旅游发展折射出国民生活的改善。”西南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系副教授吕兴洋说,随着职工带薪年休假的逐步落实,国民出行时间更加自由,未来旅游将更为多样化。

    除此之外,富裕起来的中国人还热衷于健身美容、养老养生、电子产品、网络购物、教育培训、理财等“幸福产业”消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4%。

    民众的需求转化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信息消费、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蓬勃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

    服务业已占国民经济半壁江山。201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1.6%,比2012年提高6.3个百分点。

    因应民众消费的结构性变化,2015年开始,国家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用改革的办法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质量,以适应新兴主流消费群体的需求升级。

    追求个性品味的“90后”海归朱浩文,已经开始不再追逐国际品牌。

    不久前,为了给母亲过生日,他从网上订购了一个扫地机器人和国产电饭煲。“颜值高、功能强,妈妈很喜欢。”他说,“国产品牌已经撕下廉价标签,变得更加强大,有设计感。

[责任编辑: 吴雨 邓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