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既可利肾也会伤肾

28.05.2015  13:07

    想到肾脏坏掉的后果,人人自危;可当肾脏发出警报信号时,却总有不少人误解轻视。

    很多疾病到来早期不会大张旗鼓告诉你:“我来了”,慢性肾病也不例外,许多患者只是在偶尔的一次体检中才发现有蛋白尿或者血尿,但即使是这时候,患者仍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故对于轻度的蛋白尿或者血尿,许多人往往不以为然。等过了几年,明显身体不适后再去就诊,则已经到了肾衰晚期,着实令人惋惜。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肾内科主任徐安平教授在临床看到,人们对预防慢性肾脏病总存在不少这样那样的错误认识,导致疾病早期无法发现,一发现时已经是终末期肾病。

     误区一:身体不适才就诊

    肾脏是人体的清洁工,负责每天清除多余的水分和毒素,并维持正常血压,避免贫血和骨病的发生。肾脏组织损伤超过三个月,伴或不伴有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临床上即可诊断为慢性肾脏病。

    徐安平表示,很多慢性肾脏病患者都是身体有了不适才想起到医院就诊,比如长时间小便泡沫多、像洗肉水样微微发红,晚上经常起来上厕所,早上起来眼皮或脸部水肿,常常不明原因腰背酸痛等征状。当你的身体表现出明显不适的时候,其实肾脏病已经非常严重了。

     对策: 实际上,慢性肾脏病可通过简单的常规方法进行检测,如检查尿常规、血肌酐、血尿素等而被发现。

    即使是轻度的蛋白尿或血尿,也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追查到底,明确诊断,对症用药。因为不同的肾脏疾病,虽然早期均可表现为蛋白尿或血尿,但临床预后、治疗方法却千差万别、相差甚远。例如,同样表现为轻度蛋白尿伴血尿,既可以是新月体肾炎所致,也可以是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引起,前者肾功能可能在短短数周内就丧失殆尽,而后者的肾功能可能在数十年后还保持稳定。

    早期发现和预防是最有效的防治慢性肾脏疾病进展的方法,广大市民一定要定期体检,及时了解自己的肾脏功能,以免遭受肾脏病这一“隐形杀手”的毒害。

     误区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慢性肾脏病在中国的发病率呈升高趋势,除了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发病率居高不下之外,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缺血性肾脏病的发病率也迅速增加。徐安平表明,慢性肾脏病的一大特点是合并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但认知率很低。

    慢性肾脏疾病与高血压、糖尿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方面,高血压、糖尿病是导致慢性肾脏病的一个原因;另一方面,慢性肾脏疾病又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生及高死亡的重要原因。

     对策: 慢性肾病患者加强血糖、血压监测和控制。约有5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肾损伤,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规律复查肾功能非常重要。如果早期发现,糖尿病肾脏损害可以预防或者减轻,其中控制血糖水平非常重要。

    此外,大部分人都很清楚,高血压可以导致中风或者心血管事件,但是高血压与肾损害的关系并不广为人知。若高血压与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心血管事件叠加时其导致肾功能损害可能性更大。

     误区三:不良的生活方式

    2012年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示,在普通人群中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约11%,保守估计,我国有1亿多慢性肾脏病患者。徐安平介绍,随着肾脏病变日益年轻化,很多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又经常高蛋白、高热量、高嘌呤、高脂肪饮食。同时吸烟、喝酒会给肾脏带来很大负担,尤其吸烟可减慢血流进入肾脏,因此可影响肾脏功能,吸烟还可增加肾癌的发生率。

     对策: 广大市民平时要注意荤素搭配、平衡膳食,戒烟限酒,健康饮食可预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与慢性肾脏病密切相关的系统疾病。其中控制钠盐的摄入非常重要。还有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帮助降低血压水平,因此也就降低了慢性肾脏病的风险。

    适当喝水也有助肾脏保健:目前经验认为日饮水量1.5-2L是最佳饮水量。充足的饮水量可以帮助肾脏清除钠、尿素以及毒素,从而减轻发展为慢性肾脏病的风险,而过量的饮水则会加重肾脏负荷。然而适当的饮水量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性别、运动量、健康状况等而不同。

    有慢性肾脏病病史的在此基础上,更要注意优质蛋白、低盐饮食。如存在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父母或家庭成员中患有肾脏病,应定期监测肾功能。以上因素均为慢性肾脏病重要的危险因素,如出现以上危险因素,需密切监测肾功能。

     误区四:乱吃保健品、中药

    徐安平教授表示,一般的保健品只起到保健作用,没有治疗作用。食补以纯天然食品为佳,并且要长期服用,才能达到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的效果。一般补肾的保健品(特别是中药),成分复杂,有的甚至本身就对肾脏有损害。服用西药也应注意,避免规律服用非处方药物(OTC),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在肾脏相对健康的状态下,非甾体类抗炎药作为紧急用药没有太大的危害,然而如长期服用此类药物可导致肾损害。

     对策: 不能滥用“补药”,给肾脏增加不必要的负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特点进补,切忌听信虚假广告、自行进补。临床上因为滥用药物带来的肾脏损害屡见不鲜,有些药物并无明确的“肾脏保护”作用,需要病友们仔细甄别,听从正规医院专科医生的指导。(李劼 王海芳 陈俊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