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商务厅马雷副厅长到黔东南州调研开发区工作
10
月
30
日,省商务厅马雷副厅长率队到黔东南州调研开发区工作
。黔东南州陈应勇副州长、州商务局张文贵局长等陪同调研。
调研期间,马雷副厅长一行先后到炉碧经开区、凯里经开区贵州其亚铝业有限公司、苗侗百草医药产业园、全世通精密机械公司、凯里(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园、黄帝汽车尾气处理设备有限公司、中科汉天下公司等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并与陈应勇副州长进行了座谈,听取了炉碧经开区、黔东南州开发区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听取完汇报后,马雷副厅长对黔东南州开发区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黔东南州开发区近年来取得了迅猛发展
州委、州政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干部干劲实足,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特别是在企业扶持、综合服务等方面政策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为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实属不易。
二、黔东南州开发区产业初步形成
大力实施工业化发展道路,近年来在引进的工业企业成效初显,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食品和新材料等一批主导产业集群,为加快开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
黔东南州开发区发展前景可观
(一)强化规划引领。
形成了
布局合理、产业集聚、结构优化、功能互补、绿色生态、区域平衡的开发区发展格局。
区位优势明显,
贵广、夏蓉两条高铁经过黔东南州,带来了巨大的人流、信息流、资金流,为开发区建设发展带来利好条件。
(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优势得天独厚。
有条件建成全省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黔东南州可以依托开发区的
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科学合理布局承接产业转移区域,以承接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区域产业为主方向,大力推动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等转移承接。
四、进一步明确开发区发展方向
围绕主基调、主战略,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坚持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结合、开放带动与创新驱动结合、基础建设与产业环境结合、关联发展与集约发展结合,
大力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开发区的发展质量和水平,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新型工业化
、信息化、城镇化
步伐,努力把开发区建设
成
我省优势产业的集中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五、
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按照
“
精简、统一、效能
”
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开发区管委会与市(州)、县(市、区、特区)政府
及其
工作部门的关系,在规定限额内科学设置机构,不断提高开发区管理体制的运行效能。
在控制开发区机构编制总量的前提下,赋予开发区管委会内设机构自主权和同等级别的人事管理权限。
六、
进一步提高开发区外向度
(一)加快建设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
培育自主出口品牌,提升出口产品附加值,提高盈利能力。
(二)大力培育外经贸市场主体。
重点围绕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文化旅游产业、新医药和健康养生、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新型建筑材料等新兴产业,
培育壮大
和
引进一批优强企业和引领性项目,发展一批综合服务和创新创业平台
。
(三)
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深入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搭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有效平台,鼓励企业参与跨国采购,在境外建立商品
展示中心和营销网络。
(四)
提高招商引资质效。
围绕五大新兴产业,根据产业规划布局及集群发展、集约发展的特点和需要,认真研判产业链缺少环节,编制和包装重点招商项目,锁定目标区域和目标企业,制定有针对性地个性化的专题招商方案。
在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的同时,更积极地吸收国际投资中搭载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先进管理经验,努力实现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七、进一步加大对开发区的支持
省商务厅将继续在资金支持、
政策指导、招商信息方面给予开发区全力支持帮助,明年将拟建全省开发区基金,由省开放型资金与各开发区筹资建立,通过与银行合作放大资金规模,
以股权投资、债权投资、融资担保、融资支持
、
事中事后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对
开发区
在基础设施建设、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发展重点优势产业等方面给予支持。
继续加大对开发区对外招商力度,明年省商务厅将组织开发区专题招商,
围绕瑞士、韩国、
印度、
港澳台等重点地区,组建
开发区
专业招商团队,以专业招商、专题性推介和小分队招商为主,提升招商项目包装、推介和对接水平
,提高招商成效
。
同时
充分利用中博会、西博会、厦洽会、中国(贵州)国际酒博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台港澳
活动周、渝洽会、南亚博览会、厦洽会、泛珠大会等活动平台,建立
开发区
更加广泛的招商渠道,加强项目对接力度,提高招商效率。
厅机关开发区处、外资处、外经处、
“1+7”
办公室有关同志陪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