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小子养驴发大财成高富帅 大庆“驴王”年赚百万
东北网4月6日讯 大庆有个小伙子,名叫李海龙。他刷过盘子、搬过砖,碰到过黑心老板,也遭遇过破产。困难之余,他靠卖驴肉养活自己。没成想,小毛驴,让他做出了大文章。从杀驴卖肉,到收驴养驴,自己就鼓捣出一个小范围的驴产业链。李海龙,也成了年赚百万的驴老板。
从小就跟毛驴接触
李海龙,今年30岁。他的老家,在内蒙古兴安盟的一个小村庄。小村里,汉人居多。跟蒙族村屯养牛羊不同,这个小村里的人偏爱毛驴。说起这一习惯,当地还流传一个故事。
民国时期,村里的年轻人都被拉去当大兵。留下的,老的老、小的小,出力干活都不行。慢慢地,有人使唤起了毛驴子。
小村附近,草甸子多,草长得厚。毛驴放出去,随便吃,可劲造,不用人伺候。吃饱喝足后,给毛驴蒙上眼、套上磨,毛驴一转就是一小天。
有了毛驴这个大劳力,村里的老人饿不着。驴多时,还能杀头驴,解解馋。战争结束后,老爷们一回家,发现爹妈个个容光焕发。一问,老人们说了6个字:养毛驴、吃驴肉。
自打那时起,驴,成了小村不可缺少的一员。干活,是好劳力。吃肉,是道佳肴。驴肉,不仅味道鲜美,且营养丰富。老话说得好,天上龙肉,地下驴肉。
李海龙十几岁那年,大庆的舅舅来他家串亲戚。海龙爸爸好客,舅哥一来,酒桌上,配上了全驴宴。舅哥也实惠,频频举杯。连喝两天后,舅哥起不来炕了,吃啥也不消化,还往外吐血丝。
村子离医院好几十公里呢,怎么办?这个时候,海龙爷爷端来一杯热驴奶,让他慢慢喝下。中午喝一碗,晚上再来一碗,海龙的舅舅发现,胃不疼了。第二天,没人劝他,他却主动要酒喝。
还有一回,一个外地人,路过这个村子。入住当晚,喝了点酒后,突发脑中风。小村没人得过这病,眼巴巴瞅着,不知道该咋整。本以为这人不行了,可这人命大,没多大一会儿,眼睛又睁开了。命是保住了,可他的半拉身子不听使唤了。人走不了,也不能硬撵。
村里人经常吃驴肉,他也跟着吃。三个月里,他足足吃了一头驴。这时,奇迹出现了,他慢慢站了起来,半拉身子也能动了。又过了一个月,他变得跟好人似的,啥毛病也没有了。走之前,他跪在村头,连磕三个响头,感谢村民给他吃驴肉,救了他一条命。
破产就剩十几头驴
李海龙这小子,心挺野,总感觉,小村子太闷了。那个时候,魏三小品里有句话:生得伟大,活得憋屈。他把这句话当成现实写照,觉得自己的现状,跟这八个字一样一样地。
20岁那年,他拿起背包,走出了家门。在村口,他遇到个小兄弟。小兄弟问他干啥去,李海龙高傲地回了一句:闯世界。
看着他的背影,小兄弟都蒙了。当天晚上,李家炸庙了,全村都知道李海龙丢了。后来,这个小兄弟对李海龙母亲说:“早晨,我碰到龙哥了,他说去闯世界了!”其实,李海龙也没那么傻。他觉得,自己有力气,可以进城打工赚钱,养活自己。
哪成想,出了家门,处处受挫。在饭店打工,碰到了黑心老板。白干两个月,一分钱没拿到。跟老板要钱,老板不给,反倒屁股浇凉水——急眼了,说再要,就把他的腿打折。
去工地干活,遭遇欠薪,干了半年多,只拿回了三个月工资。就这三个月工资,他也没攒下。没等找到新工作,钱包被人偷了,多亏一老乡帮忙,他才没成为流浪汉。
有人劝他:“海龙,回家吧,吃喝不愁,说个媳妇,老婆孩子热炕头,多好啊,干啥非得出来找罪受?”
李海龙也想回家,可一想,当初走得那么潇洒,这么落魄回去太没面子。正当进退两难时,大庆的舅舅向他发出了邀请。当年那顿全驴宴,舅舅回去后念念不忘。舅舅说,他要开家驴肉馆,让海龙来帮忙。
李海龙到大庆一看,这地方还真看不到驴肉饭店,成想,想法很丰满,现实太骨感。驴肉店刚开没几天,却赶上路面改造。人进不去,车进不来,驴肉馆天天“麻将不开门——门清”。
挺了半年后,饭店黄了。舅舅叹口气,把海龙领进驴圈说:“看来呀,咱俩不合财,剩下这十几头驴,给你吧,你看着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