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础驻一线重管理 思南惠民护民不打折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思南县着力在服务改善民生、夯实基层基础、构建和谐社会上下功夫,以实际工作成效惠民生、分民忧、解民难,各项民生事业稳步推进。
惠民工程利民富民
今年初,思南县农牧科技局培训室内座无虚席,来自27个乡镇的100余名群众参加了为期15天的新型职业农民专题培训。
为统筹解决好群众增收难、就业难、看病难、上学难、行路难等民生问题,该县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力实施惠民工程,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提升群众生活质量。活动开展以来,该县共举办增收致富培训班20余期,培训人员3000余人次;建成通村水泥路50条,实现通信网络工程全覆盖;启动了教育园区建设,思南中学、县职校新校区建设快速推进;完成51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有效解决8.7万农村居民和2.1万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改造农村危房5638户,新建保障性住房2860套,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拆迁安置1000户。孙家坝等9个乡镇基本实现“减贫摘帽”目标,减少贫困人口4.37万人。
驻扎一线助民利民
“驻村干部为我们村协调修建的这三个水池,不但可以满足部分群众的人畜饮水,还可以用来灌溉农田,真是为我们村办了大好事。”亭子坝镇青龙村支部书记苏国福告诉笔者。
该县以“干群连心·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为抓手,从熟悉农村工作的同志中选派了2347名干部驻村开展工作,每月工作20天以上,通过召开群众会、上门走访等措施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对全县526个村党组织进行分类摸底调查,掌握情况、找准问题,对不能胜任现职、群众反映较大的村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及时向上级党委汇报,进行调整和整顿;积极协调争取资金、项目,不断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结合“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和“农民增收致富”工程,针对各村实际情况,积极开发当地特色资源,为当地村民寻求致富之路。
创新管理安民护民
在加快转型、加速发展的进程中,思南将发展与稳定结合起来,推动信访和维稳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该县整合社区居委会、综治工作站等基层组织,结合县情,将每个社区合理划分为若干网格,建立“15分钟服务工作圈”,在各网格组建“一格九员”服务管理团队,即选好网格长,配齐党建联络员、治安巡逻员、禁毒帮教员、卫生协管员、劳动 保障员、法制宣传员、矛盾调解员、计生统计员,负责网格内党建帮扶、治安防范、法制宣传、整脏治乱、服务监督等工作,确保“时时有人理事,事事有人抓实,处处有人服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在网格内成立党小组,牵头构建“社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网格”服务管理模式,形成“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的扁平化服务管理体系,结合治安巡防和打击犯罪、源头治理和矛盾调处、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等工作机制,提高社区和谐度。构建起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李颖)